我在笑什么(旧文,有增删)

所有喜剧引发的笑都是嘲笑,所以善良的人看喜剧会感到难过,敏感的人看喜剧会感到羞辱。——我说的

东东枪回答如何编纂一个笑话,说要“时刻观察身边与自己心里的荒谬,尤其那些是‘不体面的真实’”。

与“不体面的真实”相对的,就是“体面的假象”。人们愿意在生活中搞出一副光鲜繁荣的样子,且心照不宣地为彼此打掩护。笑匠的工作就是打破这一团和气,要么对人和事做无情的归类、降格,制造一种“嗤嗤”戳穿的爽感,要么拼命地陌生化、拔高,使之虚伪山寨到不忍直视——想胖?让你胖到喘。

“您好,这位顾客,请问您是要理发吗?那您要找我们店里哪位发型师为您服务呢?是 Kevin 老师、Jack 老师、Eric 老师还是 Lucy 老师呢?” “我都不认识啊,那就 Lucy 吧。” “嗯,好的,您稍等。Lucy,10号客人要理发,Lucy! Lucy! Lucy! … 你妈了个×的刘继芬有人要剪头!” “啊!来了!”(@小張翼德

——”Lucy” 与“刘继芬”之间存在断裂。刘继芬也可以是王招弟、周翠兰,但不能是王语嫣,周芷若。

不可能有比“电影资料馆”更糟糕的电影院了。看电影的时候周围恨不得有80个评论音轨:“你看导演拍这个大爷吃焦圈儿是他最喜欢的处理方式,一种紧张的表达,这和他的童年有关系,他三姨小时候摸过他。”(@君达乐的慢先生

——妄图用“最喜欢的处理方式”、“紧张的表达”、“童年”阴影等制造高逼格影评,却在“大爷吃焦圈儿”、“他三姨小时候摸过他”这里 low 得一塌糊涂。给你来一瓶八二年的可乐,你感受下。

看段子的人,笑则笑矣,心里可能也会不舒服的。自己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免不了产生代入感——多少人听过这个段子,就被多少人嘲笑了一般。

笑匠深知,还是自嘲来得保险。

郭德纲有言,“从人性来说,观众不愿意看台上花团锦簇,上来4个人开着敞篷车往那一站,穿金挂银4个大美女扶着他,观众不爱看,他愿意看台上惨不忍睹,他愿意看不如自己的人,这个钱花值了。”

“自轻自贱”这招儿太好用了——许多艺人努力拗出“逗比自黑”的造型,不管是否用力过猛,总要比没有标签讨喜一些。想做偶像的,造神不成,“走下神坛”的姿态更好演一些。

冯小刚的《私人订制》一出,人们嗷嗷地怀念《甲方乙方》,更有人翻出早年的《顽主》。三个片子都是讲几个人开公司,帮人实现梦想,但是喜剧的内核逐一弱化了。

《顽主》的三个角色,野生屌丝,没钱没势没女朋友,外人眼里不务正业,还被家里人看不起,区区居委会就能把他们小公司停业整顿了。

《甲方乙方》里,葛优有了女朋友,还倍儿漂亮(虽说一开始目的不纯,但好歹也算有让女方目的不纯的资本——分房子),承接的业务也高大上了不少(如“阿依吐拉公主”一段)。好在草根性还没丢,哥儿几个还会分吃一个不锈钢饭盒里的冷饺子。

《私人订制》倒真应了“台上花团锦簇,上来4个人开着敞篷车往那一站”的排场,四个主演锃光瓦亮,生活优越,彻底甩脱了山寨气质,再没有低声下气讨客户满意的场面,反而拿起了居高临下的身段(如“帮宋丹丹体验土豪”一段)。钱权色就像喜剧世界的原罪。冯小刚因为这片子被骂,只好说活该。

陈佩斯有言,“统摄人类笑行为的一个最关键的东西就是有差势存在,从人最简单的笑里就有优劣、高低、贵贱的差势存在。……悲情的内核是喜剧的内核。”

《甲方乙方》是怎么写成功人士的?叶京演的大老板死活要体验穷日子,徐帆演的大明星死活要过平凡人的生活,“好梦一日游”帮他们实现了梦想——然后大老板大明星发现自己是已经离不了金钱和名利了。得不到,甩不脱,都是悲剧。

《私人订制》里面,李成儒演的大导演要换掉一腔俗血,立马就让他遂了心!换血之后,多金大导成了阳春白雪的艺术家,也造福了王宝强演的屌丝。艺术家是什么身份?逼格比原先更高,干脆没人能懂了,彻底脱离群众。他满意吗?满意。而接受了俗血后逆袭的屌丝,只是一个副产品,一个捎带脚儿,一个廉价的、没有主观意愿的实验对象。身在主流叙事之外,他甚至没有机会作为小人物奋斗一下。他满意吗?求之不得。难道片子想要讽刺资本的邪恶力量?可不像。里面的大导演像是现实中创作者的化身,自嘲的载体。呈现出的却是一种不自觉的、带有阶级属性的居高临下。

《我爱我家》的编剧之一束焕有言,“左爷(梁左)写对白,首先假定一个貌似靠谱的逻辑是成立的,然后顺着这个逻辑推,推出各种谬以千里的结论,让你乐不可支,再回头一看,哦,原来那个逻辑是错的,错得那么可笑,可当初一听没觉得有问题啊,不都是日常话赶话吗?他就是这么轻描淡写地戳穿了日常生活中的荒谬悖理。”

“就你们街道的那帮老太太都多大岁数了?平均年龄七十六,就这么大的岁数,那还能抓住坏人么?那坏人要是让你们给抓住了,那坏人得多大岁数,啊?那么大的岁数的坏人要是给抓住了,那还能改造得好吗?就是改造好了那还有什么用呐?你说你们闲着没事儿抓他干嘛。”(《我爱我家》第24集:双鬼拍门 下集)

——一种语言的涌动感裹挟着你,走到最高处往下一摔,“咣当!”落回生活中。居委会大妈就这样被证明成了荒谬的存在。

热衷于解构日常生活容易被指玩世不恭,但生活的细节如果不被玩味,倏忽就不见了啊。

去买咖啡,结完帐收银员说了句 “You have a good day, OK?” 加了 “OK?” 之后听起来好暧昧哦,那种感觉就像“一定要幸福,答应我好吗?”(@白希德

观众见怪不怪,才有笑匠的大惊小怪。他们用牛一样的眼睛,像第一次看那样地看这个世界,终于瞧出被人们默认而不自知的荒诞感。

每次 CNN 的白人女主播提到 “N-word”, 就等同于把 “nigger” 这个词强灌到观众脑子里……是啊!你是不用直说这个词!但为啥要我在脑子补全这个词!!你他妈的凭什么不自己说!!!(Louis C.K., “Chewed Up”

人们不断把新的表达纳入日常语汇,驯化为自然反应。一些美式相声演员喜欢解剖习语,质疑其合理性,比如 Georgia Carlin 在 “Back in Town” 里解构了 “more than happy” “in your own words” “legally drunk” (Well, if it’s legal, what’s the fucking problem? “Leave my friend alone, officer, he’s legally drunk.”) 等等。而咱国相声演员更喜欢把一些正经的或新潮的词说叉劈(不知道这种包袱的术语),装老冒儿没文化,比如岳云鹏的“阿凡提(达)”梗。这其中观众的心态是不同的。前者是让观众感到新鲜,被挑战,进而自嘲:原来自己也是这荒诞的帮凶。后者是让大伙儿满足于熟悉的语料,心中一喜:嘿!连阿凡达你都不知道,你看我就知道。

挑衅性和亲切感,两种重要的喜剧风格。

某知名大长脸演员,其经典开场白可以说无人不知:“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可谓深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吃这一套的观众兹要看到他就会心一笑,想要抢在他前面说出这句台词。

Larry David, 在 stand-up 场子里指称自己的观众为 “you people.”(你们这些人呐,……)主动拉开距离,制造对立,把自己放在一个旁的地方。你可以轻易察觉到他的优越感,冷眼看穿——他嫌弃观众。但是你不会讨厌他,因为他更嫌弃他自己。相比于观众的存在,他更为自己的存在而尴尬——他甚至想一跑了之。

喜剧角色的左支右绌、尴尬为难有时会达到折磨人的程度。Larry David 自编自演的 “Curb Your Enthusiasm” 可以说是社交恐惧患者的必备毒药,需要鼓足勇气才能打开一集。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个勇气了。也许再过若干年,到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境界,才能心平气和看笑话。

举一个经典尴尬情节——男人的“小弟弟”不听话。”Curb Your Enthusiasm” 是这样设定的:Larry 和女性好友去看电影,穿了一条布料硬挺的裤子,在影院坐下来之后裆部顶起了一个小帐篷,但其实里面没东西。Larry 觉得好友往那里看了一眼,她只是没有当面发怒。事后他忍不住给对方打电话,辩解自己并没有起色心。好友这才知道有“小帐篷”一事,大骂 Larry 流氓。

同样是 Larry 编剧的 “Seinfeld” 就和风细雨多了。老牌直男 George 去按摩,被分配给了一个男性按摩师。起初他是拒绝的,但没得选,只好屈就。进了单间发现对方是一个肌肉俊男,George 整个人都绷紧了。事后,他心事重重地向好友 Seinfeld 坦白:I think it moved! !(我觉得我那玩意儿动了!)

第一种情景中,尴尬者选择直面对方,前景很不乐观,结果也确实事与愿违,施加给观众的压力可能会大于看笑话的轻松愉悦。第二种情景,尴尬者选择了与好友即熟悉的第三方分享焦虑,观众在安全感的包围中被小型尴尬温柔地搔痒痒。

笑匠手里还有一对儿相反相成的兵刃:陌生化与熟悉感。

师徒四人挑了经卷上了鼋背,真好似平地一般。老鼋开口发问:“圣僧,西方世界,可太平否?”“人人礼佛吃斋,真真个西方极乐。蒙如来赐我经卷5048卷,保我唐王社稷永安。”老王八沉吟半晌,忽然往水中一沉,把师徒四人掇进水中:“绝对不允许传播西方价值观的教材流入中国课堂!”(@仕图熊太行 原链暂缺)

——现实生活语境强行拖入经典文本语境,一种空间跳跃般的奇幻感,柠檬汁呲一脸的酸爽。甚至还没来得及解码,先行被语感笼罩。“不允许传播西方价值观的教材流入中国课堂”本身是荒唐到让人没脾气讨论的事件,忽然被以一种更荒唐的方式调侃了,简直让人振奋。

制造陌生感的是语料的组合方式和逻辑结构,但保证笑点成立的是读者对每个语料的了解,除非词句的堆砌只为追求韵律感。仿佛创作者对你挤了挤眼睛,“哎呀你懂的”,挑逗你共谋的兴奋,或许还有“哦哟我都懂”的优越。

日子过得真快。想一想明年劲霸男装就关注夹克33年了。(@认蒸你就熟了

——现实生活语境+经典广告语境

远征军司令阁下:地球人的科技水平远不如三体,但这颗星球上某些动植物强大的物理属性显然在很多方面弥补了他们科技上的不足,值得我们警惕。譬如有一种叫做仙人掌的植物,居然可以不借助引力场就能使电磁波发生强烈偏转,很多地球人都在办公桌上摆放这种植物来吸收辐射。(@tombkeeper

——科幻小说语境+现实生活语境

依法治国真的太炸裂了!你思考一下!比如依法治国以后,某天某个法在五维空间把你给依法治国了,但因为你是三维生物,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但,实际上!你已经被依法治国了!什么感觉,怕不怕!太恐怖了,是不是不敢再干坏事了,依法治国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一个思考不一定对(@大咕咕咕鸡

——政治宣传语境+科幻小说语境+大咕鸡专有语境

笑匠如果竟制造了个人风格的语料库,人们就会通过其中的只言片语来互相辨认。寻着大咕鸡话竖起的燥热的耳朵,一如老一辈当年听到人说“要啥自行车!”时的热泪盈眶。

制造笑料的方法大多是中性的,难分高下。参差不齐的是笑匠的造诣和受众的个人偏好。同样是顺口溜,恶心人的真不少,而赵本山老师的,我可能要记一辈子了。

“说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是一团乱麻。房子修得再好那是个临时住所,这个小匣儿才是你永久的家啊!”

只有段子是纯文本形式的,相声小品喜剧片写下来都折损了无数微妙的效果。但是看了听了这么些年好笑的东西,总算是写了一点想法出来。向笑匠致敬。

另,很喜欢《欢乐喜剧人》的口号:“搞笑,我们是认真的。”

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洛基恐怖秀,第一次看好像还是用的风行 。最近三年万圣节前各在影院看了一次,温馨感人。基本上片头的大红嘴唇子唱完,我就接近热泪盈眶了。

不知道怎么形容,只能体验。

1-pic_hd

放映带同步真人表演,下图中间是导演,右边是片头 lip syncing 时表演 chair dancing(想象一下钢管舞)的演员。

dsc01578

放映开始前还有观众造型比赛。头上写 v 的代表 virgin, 第一次在影院看带现场表演的 rocky horror 的人,s 代表 slut, 老司机。观众候场排队的时候会有专人拿着口红挨个儿问,然后给你涂字。

dsc01585

观众呼声最高的还是几位男士。下图左边那位美国老张在入场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小范围骚动。

dsc01587

这个小哥最后赢了,可爱可爱。

dsc01589

然后是两人一组挤气球游戏,也是传统。导演兼主持人说,这种场合当然不会是男女一组这么“直”的搞法了,所以是男男、女女两组,分“速度型”、“质量型”两轮。观众尖叫此起彼伏,场面不可描述程度可见一斑。

正式开始放映+表演就不允许拍照了,导演说不希望在 Pornhub 看到大家录的现场(感觉之前的游戏环节也够那啥了,所以我打算自己留着看(微笑

看过 Glee 的旁友是否还记得有一集(我只专门看了这集),学校不让演这个戏,因为有伤风化。《壁花少年》也有rocky horror的表演,正是我最喜欢的那段,以前上传过,Dr. Frank-N-Furter 仪态万方的独唱(插入播放器效果不好,直接点链接吧。)

Whatever happened to Fay Wray?

That delicate satin draped frame

As it clung to her thigh,

How I started to cry

Cause I wanted to be dressed just the same…

Give yourself over to absolute pleasure

Swim the warm waters of sins of the flesh

Erotic nightmares beyond any measure

And sensual daydreams to treasure forever

Can’t you just see it?

Don’t dream it – be it.

尽在其中。此时是一只阿米巴,享受片刻无定形的错觉。我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后来Dr. Frank-N-Furter真的跳进水里了,所有人缠绕交融。

 

无题1

The Sopranos, 想朗读并背诵以下台词100遍。

Dr: Do you want to tell me what you’re thinking?

T: Believe me, you don’t want to know. (Pause) You want to know what I’m thinking? Seriously? I’m thinking I’d like to take a brick and smash your fucking face into fucking hamburger.

Dr: Okay.

T: I’m not – don’t worry. I know I broke your coffee table and it’s not gonna happen again. You asked, I told.

Dr: But you’d like to smash my face.

T: Not really. It’s just the way of describing how I’m feeling.

Dr: Do you think making hamburger out of me would make you feel better?

T: Mother of Christ, is this a woman thing? You asked me how I’m feeling. I tell you how I’m feeling. And now, you’re gonna torture me with it. I don’t know who the fuck I’m angry at. I’m just angry, okay? (Pause) Why the fuck am I here? I even asked to come back. I got the world by the balls and I can’t stop feeling like I’m a fucking loser.

Dr: Who makes you feel like a loser, your mother?

T: Oh, please, we wasted enough oxygen on that one. It’s everything and everybody. I see some guy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you know, with a clear head. You know the type. He’s always fucking whistling like the happy fucking wanderer. I just want to go up to him and I just want to rip his throat open. I want to fucking grab him and pummel him right there for no reason. Why should I give a shit if a guy’s got a clear head? I should say “a salut”, good for you.

Dr: Let’s get back to smashing my face.

T: Jesus Christ. Ahhhhh!

Dr: No, I think it all ties in!

T: Alright. Sometimes I resent you making me a victim, that’s all.

Dr: I make you feel like a victim.

T: Yeah.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came here? I said the kind of man I admire is Gary Cooper, the strong, silent type. And how all Americans, all they’re doing is crying and confessing and complaining. A bunch of fucking pussies. Fuck’em! And now, I’m one of them, a patient.

Dr: Your parents made it impossible for you to experience joy.

T: Yeah, see? There you go again.

Dr: You said yourself you’re not the happy wanderer.

T: Well, I’m more like one of those assholes than I am the fucking jerkoffs and douchebags I see leaving this office.

偶然听了 George Carlin 的 Life is Worth Losing 开场白,也想朗读并背诵100遍。纯粹出于贯口的感染力。

“I’m a modern man. A man for the millenium. Digital and smoke free. A diversified multicultural postmodern deconstructionist, politically, anatomically, and ecologically incorrect. I’ve been uplinked and downloaded, I’ve been inputted and outsourced. I know the upside of downsizing, I know the downside of upgrading. I’m a high tech lo-life. A cutting-edge, state-of-the-art, bi-coastal multitasker and I can give you a gigabyte in a nanosecond. I’m new wave but I’m old school and my inner child is outward bound. I’m a hotwired, heatseaking, warmhearted cool customer, voice activated and biodegradable. I interface with my database and my database is in cyberspace, so I’m interactive, I’m hyperactive, and from time to time I’m radioactive. Behind the eight ball, ahead of the curve, riding the wave, dodging the bullet, and pushing the envelope. I’m on point, on task, on message, and off drugs. I got no need for coke and speed. I got no urge to binge and purge. I’m in the moment, on the edge, over the top, but under the radar. A high concept, low profile, medium range ballistic missionary. A streetwise smartbomb. A top-gun bottom feeder. I wear power ties; I tell power lies; I take power naps; I take victory laps. I’m a totally ongoing bigfoot, slamdunk rain maker with a pro-active outreach, a raging workaholic, a working rage-a-holic, out of rehab and in denial. I got a personal trainer, a personal shopper, a personal assistant, and a personal agenda. You can’t shut me up, you can’t dumb me down, ’cause I’m tireless and I’m wireless. I’m an alpha-male on beta-blockers. I’m a non-believer and an overacheiver, laid-back but fashion foward, up front, down home, low rent, high maintainence, supersize, long lasting, high definition, fast acting, oven ready, and built to last. I’m a hands on, footloose, knee-jerk headcase, prematurely postraumatic, and I have a love child who sends me hate mail. But I’m feeling; I’m caring; I’m healing; I’m sharing; a supportive, bonding, nurturing, primary caregiver. My output is down, but my income is up. I take a short position on the long bond and my revenue stream has its own cash flow. I read junk-mail; I eat junk food; I buy junk bonds; I watch trash sports. I’m gender specific, captial intensive, user friendly, and lactose intolerant. I like rough sex; I like tough love; I use the f-word in my email, and the software on my hard drive is hardcore; no soft porn. I bought a microwave at a minimall; I bought a minivan at a megastore. I eat fast food in the slow lane. I’m toll free, bite size, ready to wear, and I come in all sizes; a fully equipped, factory authorized, hospital tested, clinically proven, scientifically formulated medical miracle. I’ve been pre-washed, pre-cooked, pre-heated, pre-screened, pre-approved, pre-packaged, post-dated, freeze-dried, double wrapped, vacuum packed, and I have an unlimited broadband capacity. I’m a rude dude but I’m the real deal, lean and mean, cocked, locked, and ready to rock; rough, tough, and hard to bluff. I take it slow; I go with the flow; I ride with the tide; I got glide in my stride; driving and moving, sailing and spinning, jiving and grooving, wailing and winning. I don’t snooze, so I don’t lose. I keep the pedal to the metal and the rubber on the road. I party hardy and lunchtime is crunch time. I’m hanging in, there ain’t no doubt, and I’m hanging tough, over and out.”

Listen to Me Marlon 里听到马龙·白兰度的自我剖白,更加爱怜(管他轮不轮得到我。)

It took me a while to realize, you gotta be your own analyst. Unless we look inwards, we will not ever be able to clearly see outwards. Nobody is born evil. Most people are simply getting over bad emotional habits established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ir life.

screen-shot-2016-04-13-at-7-32-47-pm

screen-shot-2016-04-13-at-7-32-52-pm

screen-shot-2016-04-13-at-7-32-56-pm

Trespassing Bergman 里听到资深迷弟描摹英格玛·伯格曼的晚年,更加爱怜(管他轮不轮得到我。)

His cock was a big problem for him. He was constantly horny. Even as he got older and older. So we can assume that the old Bergman, and this I want you to include, sat here and masturbated like crazy. Everywhere in his monastery on Faro, in his great libraries and in his home theater. This power figure in Swedish cultural life, sat there jerking off like crazy. He has said so himself, that it was difficult to grow old and still be just as horny. So I imagine he must have masturbated a lot. Anything else is unimaginable.

哭哭。

12/04/2016 更新:

但不是将白兰度、伯格曼作为男人来爱怜,只是人,具体来讲只是作为人的某个角度。尽量不去迷恋,也不为难以产生迷恋感而疑惧。

Louie S3

一想到竟然有 Louie 第三季这么好看的剧,就开心。

有人说:太好了,我都不敢评价过高,生怕你会失望。

同意。但我必须诚恳地说出我的喜欢:我甚至都不想看第二遍,生怕折损了第一次看时的感觉。

就像路易形容对斯嘉丽·约翰逊的无与伦比的喜欢:我甚至都不会对着她撸。

很容易把 Louie 叫做喜剧。大概因为路易在剧里的角色也是喜剧演员,像低配版的他本人。有些集以 stand-up 开始、stand-up 结束,像宋飞正传的格式。

不过大部分时候,根本不为了笑。

screen-shot-2016-08-14-at-9-06-33-pm

---以下含剧透---

我很喜欢 s3e3, 一种(直男间的)亲密感危机。路易在迈阿密结识了个很好的小伙儿, 为了能和他多玩两天,改变了原定行程。小伙儿委婉地表达了疑惑,路易想解释又不知从何说起,两人云遮雾罩地推挡了半天,原地解散。

随后我做了一个梦。我是男的,有一个好基友,我俩在海里游泳,像路易和小伙儿一样。我们偷偷潜入敌人船上,被发现后又跳回海里,刺激又自由,毫无顾忌。这种感觉怎么讲,但愿长梦不复醒吧。

路易的好感不总是无疾而终,s3e5 的大部分就关于他人即天堂。“她”解放了路易,如你生命中许多人解放过你。

“真理总是先惹毛你,然后解放你。”解放你的人也一样。珍惜不可重复的体验,感谢解放过你的人。

我没能力形容这一集的好。最后夜深了,她和路易爬上某个楼顶,城市美丽。她坐在大楼边缘却让人安心,有大欢喜的神采,散发光芒。

如果停在这里,e5 就是一集童话,她就是天外飞仙。

但还没完。周遭世界猛然聚拢,她坍缩成她自己,重新出现在此时此地,受了钝痛,像梦醒的最后一重。惶惑的表情从她脸上浮现。

为了这个表情,我爱死了这一集。

S3e7, 路易再一次正面遭遇人到中年。

路易在电视机前翻台,翻到喜剧频道,八十年代节目回放。只见年轻的路易 C.K. 走上台,英姿勃发,生命指数五颗星。声音由于想要压住场子而故作深沉,但本质是在一桩紧致结实的身体里共鸣。

他说,“I have red hair.”

简直“是挑事儿啊。路易打开笔记本的前置摄像头:惨淡肥脸,头发褪色且退后。不远处电视屏幕上那个小伙儿还在继续表演年轻真好。

以上是 e7 中间的一个微小情节,连接了两段不相干的故事。有时一集看过之后让我反复想起的就是这些细节。

S3e9 里面路易家闹了一场乌龙。警察忙了半天结果什么事没有,路易赶紧道歉并掏出点零钱想要递过去,警察瞪他一眼走了。

给小费被拒的尴尬,我也遇到过。看了这段之后舒心多了!不识相的人那么多,我只是其中一个……

路易在 s3e13 没有预谋地飞到了北京,寻找长江(??)他出现在红星二锅头的广告牌前(和张铁林同框),他来到朝外大街,胡同,菜市场,他被好心人用河北牌照的三蹦子带到郊区的一条小河沟。

screen-shot-2016-08-14-at-10-08-20-pm

剧中的路易很少耍嘴皮子,很多笨嘴拙舌,捉襟见肘。想听笑话?看 stand-up 好了。Louie 的重点不在嘴皮子。

剧情设计有时特意阻碍了语言的功能。比如 e13,被问路的中国老大爷看到路易胡乱比划,干脆带他打了几招太极。在第四季中这种探索走得更远——路易遇到一个来自东欧的女人,两人语言不通,没给巧舌如簧留下任何余地。大量的无台词段落、无效沟通情景。

这样,在看到他真心实意的自我推销、豁出去了的谈笑风生、放下戒备的嬉笑怒骂还能起到作用时,你会特别高兴。

这是熟脸客串最多的一季。E6 的罗宾·威廉姆斯,e7 的 Sarah Silverman(常客),e10-12 的大卫·林奇,大下巴,Chris Rock, 苏珊·萨兰登,宋飞,还有 The Wire 里的 “shiiiit” 哥等等。

screen-shot-2016-08-14-at-8-57-21-pm

在 Louie 中寻找熟悉感并不容易。除了路易自己,再没稳定的主角。这首先有一份独角戏的孤独感。我好像没看过其他单一主角的剧。两个小女儿出现的集数大约一半,红颜知己 Pamela 只是偶尔主场。人物流水一般来了就走,有的就此消失,有的还会回来,更有的刚回来嘎嘣就死了。

连父母都是陌生感的来源,无论是第一季里面不加铺垫直接出柜的母亲,还是因为路易无法面对而从没露面的父亲。路易拒绝以和解作为结局。

S3e8, 路易在去波士顿看望老爹的途中,导航仪开口说话了:“在胡桃街左转,去你爹的房子。你错过去你爹房子的路口了。为什么你在这事儿上跟小弱鸡一样?他是你爹。又不是说他摸过你鸡鸡还是啥的。……你干嘛对我吼,我压根儿不是真的。”

神来之笔。超现实段落很多,让你时常体会生活的失控感。而失控感又很现实。

我们把圆满的结局叫做俗套。季终,在一户京郊农家的小饭桌上,路易脱离了在纽约公寓的被窝里独自跨年的惯性,被异域的热情环绕。俗不俗随便吧,路易开心就好。

Citizen X & Young Frankenstein

因为甘肃白银案,有人推荐电影 Citizen X, 从前苏联延续到苏联解体的连环杀人案。整个侦破过程与其说是跟杀手斗智斗勇,不如说是跟官僚集团博弈。有些细节看得一脸苦笑。

负责案件的长官既迎合体制,又反讽体制。比如他对想破格从上级争取办案资源的探员讲:

The strength of a bureaucracy is measured by its ability to resist giving anyone special treatment.

官僚体制的强悍之处正是体现在它拒绝给予任何人特殊待遇的能力上。

这么看来,这届官僚不行啊。

3_Fotor

你们说,杨先森的待遇吼不吼哇?

片子里,探员抵挡不住各方压力崩溃了。还是那位直接长官,为了保护探员,给他安排了一出“休假式治疗”,literally——

I have arranged for him to take a vacation at a rest-cure.

当然,这和当年享受此待遇的王立军的处境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用词的惊人一致真是太太太有趣了。

xinhua

20130825123047576

记忆犹新。尽管从没耽误过删贴,那仍是微博一去不返的黄金时代。扯远了。

刚过去的8月29号,Gene Wilder 去世了。听名字我不知道是谁,看到照片之后简直想笑。

4

14年平安夜,回到住处,胡乱换台,看到有播 Young Frankenstein, 意外笑裂,睡意全无。主演就是这位Gene Wilder. 后来知道编剧也有他。

喜剧效果在看过 Frankenstein 和 Bride of Frankenstein 等基础上更佳。恶搞疯了,编剧完全值得被大喊:“你神经病啊!!”

6

最喜欢当时的感觉。身体累得想躺尸,脑子忽然被摇醒,卷入一场喜剧,大笑,感叹为什么这么好玩儿,进入后马杀鸡时段的放松舒泰,才睡过去。

我出生了,但……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真好看啊,让人舒服。前段看了《我出生了,但……》。头一次看日文字幕的默片,原来日语“馬鹿”就是笨蛋的意思(常听到的“八嘎”),男性也会用“俺”自称。

一个男孩告诉朋友们,只要交一粒麻雀蛋,就可以来自己家看“活動写真”放映。维基百科说“活動写真”是日本最早的动画短片,我感觉这里应该泛指录像?——内容是这群男孩的爸爸们工作之余玩乐的画面。主角两兄弟也见到了一向威严的父亲对上司点头哈腰的种种,产生了幼稚而严肃的对父权的质疑。

麻雀蛋就是本片的彩蛋。男孩间的硬通货,公认的大力丸。大块头的霸凌男孩以生饮麻雀蛋炫耀实力,最后也要老老实实上缴一粒麻雀蛋,换取“活動写真”入场许可。

以大欺小、以多欺少的呈现无比可爱,完全没有戾气和邪恶。先看生动诠释了“虚张声势”的构图:

我出生了,但.I.Was.Born,But.1932.D9.MiniSD-TLF_Jul 27, 2016, 11.22.59 PM

主角两兄弟也超拽:

我出生了,但.I.Was.Born,But.1932.D9.MiniSD-TLF_Jul 27, 2016, 11.23.08 PM

其实就是一群小小朋友:

我出生了,但.I.Was.Born,But.1932.D9.MiniSD-TLF_Jul 27, 2016, 11.25.48 PM

“号令/服从”的游戏,完全就是日本轻量级王林发功现场:

Jul 27, 2016 23:29

我也想玩!出食指 – 对方卧倒 – 划十字后出手掌 – 对方起立:

Jul 27, 2016 23:34

可爱的画面太多,比如两个小男孩头顶便当盒去上学,比如大块头男孩一路跑着追上老师问好。

也有言外的哀伤。我出生了,但……后来我长大了。

中国餐馆

每次想起《中国餐馆》都有一种好笑又哀伤的感觉。可能当时电视台播这个剧的时间是晚饭前,我放学在家,肚子没着落,作业没着落,没着没落。夕阳照进窗户,一天将尽,身体被掏空的感觉达到顶峰。《中国餐馆》一定赢得了我无数虚弱的笑声。

间歇有冲动想看一遍,尤其是自己来了美国以后。之前放了两集,随手抄点台词。跟《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有点一脉相承的意思?

“干嘛嘛不成,吃嘛嘛不剩,吃一锅拉一炕。”

-哎,你们这儿的时装表演,跟这个这个……大陆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当然是不一样的啦,嘿嘿嘿……我们这个就是时装比较少哈,但是表演比较多,基本是不穿时装的哈哈哈……

-几位同志哥,哈哈,这里虽然是美国,但是,我们不搞腐朽没落那一套……
-不搞啊?那我们来美国干嘛来了?!(这儿不能不想到《顽主》里头“节目相当粗俗”和“哥们儿就喜欢俗的”之对白。)

-要把四川园办成洛杉矶饮食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红旗啊?
-首先就得要树立为美国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世界观。
-世、世界……
-要把心系顾客这一思想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你说呢,Peter先生?
-咳……对不起,你这个,我没、没听懂啊……您讲的这种中国话,我……
-我的意思啊,就是说,咱们多招顾客来,哎~
-哦~你说的就是……就是废话!!

等把《海马歌舞厅》听完了可能就接着听这个了。《海马》那时候,“丘比特之箭”还是一个崭新的词,人们听了要赞叹的。昨天有集是臧天朔客串,他在歌厅唱了《朋友》。我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那么年轻的臧天朔,也没听过那么不沧桑的《朋友》。

缅怀吐槽大会

有人说腾讯吐槽大会就是不如 comedy central 的好看。我觉得挺好的,反而如果也像 comedy central 那种尺度可能就不太受得了。原来想过为什么美式脏口儿听着不难受,可能是我自己对母语和非母语的敏感程度不一样。英语对我来说更钝,敏感词的冒犯性和侵略性更低。中文的生殖器听起来就是更像生殖器本身啊!虽然那也不该有啥大不了。

这就牵扯到另一层因素。语言文化环境不一样,同样的字眼放在国内就是脏,“三俗”,不能播啊。国内节目稍微黄暴一点就挂上“污~污~污~”的标签,仿佛一种难得的品质,有多少“哔——”恨不得全剪到预告片里,挑动观众们对禁忌感和“你坏坏”的诚恳的爱。但你要一下子来真的,又不得了了。

十几岁的时候有次坐大巴车去山里玩,车上屏幕放的是民间剧场的荤口儿表演,男女演员从形象到口音都糟透了。我本来就晕车,再加上“精神污染”,想跳车的心都有。特别想跟司机抗议:不要放这么低俗的东西,我还是个孩子!后来发现车里的男男女女看得挺专注,剧场里的男男女女也笑得很带劲,我只好憋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剧场的尺度绝对比不上 Louis C.K. 们的相声。只是:您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能说得好笑一点吗?

最后,送给让吐槽大会下架的人:凸-_-凸

Louie

昨天看了个 Louie 的片段。

路易跟一个女孩儿出去玩。俩人在路上走,路易说他不喜欢 dating 这个词,女孩儿问,那你管这叫啥?

路易说,trying, 俩人在互相试,但我还是不喜欢这样。

女孩儿说,要知道我还在努力约会,作为一个三十出头的胖妞儿……

路易听到胖字立刻想要反驳式安慰,哦你不……

女孩儿一听就受不了:别、别,拜托……

但路易还是把话说完了,你不胖啊。

女孩儿:啊操……我他妈太失望了,路易。

路易还没搞清楚情况,继续解释说你不胖啊真的……

“路易——你知道你能对胖妞说的最可恶的话是什么吗?你不胖。得了吧您呐。

“我是胖,而且这他妈太难过了,人们还不能让我说说吗?”

路易中途还想安慰说,你确实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儿打断他:如果我真的特别漂亮,我约你出去的时候你就一口答应了,诚实点吧。

胖妞说,你知道吗,可有趣了,我经常撩男人,那些好看的尖儿货,他们会立马回撩,一点儿问题没有,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准毋庸置疑。但是像你这样的男人,从来不跟我互动,因为你会害怕,“也许我真的应该跟她这样的女孩儿在一起?” ——那为什么不呢?!来,如果你站在那边,看向我们俩,你知道你会看到什么吗?

路易:啥?

Screen Shot 2016-07-08 at 8.59.36 PM

胖妞:我们简直绝配。超棒的一对儿。就算这样,你也永远不会跟我这样的女孩儿约会。

08/05/2016 更新:

因为上面的片段开始重新看 Louie. 之前看过一两集,出于尴尬带来的不适感放弃了。现在没事了。年龄越长敏感程度越低,口味逐渐打开,跟吃东西一样。

Louie 不鸡汤也不丧,真诚面对自己而已。路易讲 stand-up 会在不同场合重复自己的梗,最多的是中年,痴肥,性运指数较低,身体永远走下坡路,离异,养娃。

前两天罗玉凤力挺陈冠希为女友出头,并且举了身边事例,说不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男人不值得托付。有人提到须一瓜的《淡绿色的月亮》——妻子对丈夫在入室盗贼面前的配合耿耿于怀,事后忍不住设想更坏的情景,比如自己可能遭受性侵。夫妻的间离感日渐产生。

Louie 第二季也有类似情节。路易和女人夜间约会,两个人在一家甜甜圈店消磨时间。忽然进来一群高中小混蛋,围在路易两人后面一张桌子上,腔调刺耳,讲下流笑话。路易让他们声音小点,注意言行。混蛋的其中一个,年轻帅气逼人,走到路易桌边,拿出校园霸凌那一套对付路易。路易没有硬来,而是低三下四道了歉,说了一堆好话,那群小霸王才走了。约会的两人兴致全无。

通过这样的场景设定唤起无力感太容易了,人多少都体验过屈辱的滋味。如果故事停在这里,编剧(路易本人)也太懒了。

女人说:我非常明白你这样做是对的,但是不知怎么的……我非常不舒服。我们以后还是不要见了吧。

路易咽不下一口气,尾行欺负他的那个小子坐地铁坐很久。小子走进一个不怎么好的房子里,路易稳了稳神前去敲门。正面遭遇小子的父母,路易讲了他们儿子的事迹,父亲立刻喊儿子下楼,劈头就是一通揍。路易惊呆了,赶忙制止:怎么能这么教育孩子呢?孩子妈对路易大叫:轮不到你这种货色教训我该怎么养儿子,滚出我的房子!(“你个喜欢奥巴马的基佬!”)路易灰头土脸走了,孩子爸跟出来,两个中年男人在夜色下的纽约的一栋旧房子的台阶上聊了起来。聊了什么我不记得,但是那种憋闷感舒解掉了。

第二季的最后,路易送好友去机场,飞欧洲。他喜欢这女人一段时间了,中间表过白,对方也很明确地拒绝了。机场里路易一直问:几时返程?过安检前一秒,好友终于吐露实情:没有返程。她要去欧洲找前夫复合了。路易再次表白。没用。好友走了,在视野中消失之前对路易挥手,路易没有反应。她大叫:Wave to me!!! 路易眼睛忽然亮了:Wait for me??? Yes! I’ll wait for you!!! 两人来回大喊大叫,谁也没听出谁错了。

路易太懂了。季终忽然来这么一个痴情俗套,真是招架不住。啊!

The Unbelievers

很喜欢纪录片 The Unbelievers,片尾 Sarah Silverman 讲了她的故事:

人们总说,哦,去以色列,那里会永远改变一个人,你会 feel so connected. 她到了哭墙,看到给男人地盘有那么大,而女人的只有那么一丁点儿,“我压根没有感到跟谁 connected.” 她还被要求盖上小腿,遮住脸面,不然会被人们丢石头砸。“我唯一的想法只有 fuck you!”


2019.03.27 更新:

两年多了,回来补全这篇。I still am an unbeliever (nonbeliever/atheist), thank God for that! 哈哈哈开个玩笑……

17 年夏天,一个当时还不太熟的朋友带我去了当地 Greek Church 办的美食活动。吃东西之前先参观了教堂,似乎是我去过的第一个 Orthodox Church, 小而富丽。朋友和神父聊了一会儿,我听出朋友自己好像并不是 churchgoer – 我们还没聊过这个话题。随后吃了 lamb gyro, 略失望,但是甜点不错,也是我第一次吃到 baklava – 如果没有肉桂就更好了。

重点是,回去的路上和朋友再次聊起来,她说她很久没去过教堂了。然后我像出柜一样说,我是 atheist, 将来最多是 agnostic.

在基督徒房东面前我大概没用过 atheist 这个词,只说过 I’m not a religious person. 我其实不确定这种择言有没有必要,毕竟她讲自己亲爱的爸爸就是 agnostic. 我也不会说 “I’m still searching” 之类的,因为那是扯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