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zation, Blackness and Other Shit 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蔡国强:天梯的艺术》非常好看。烟花爆炸的时候,好像其他的声音都消失了,安静纯粹。稍提了一下蔡跟官方合作的难言之隐和以柔克刚的愿望。他对妻女讲文革时候父亲烧书的痛苦,泣不成声。如今植物人父亲在病榻上。天梯终于成功,好似一出幼稚的神迹,妻子在道喜的众人背后掩面痛哭。

《大世界》(《好极了》)期待很久,主要一开始海报上的铁轨蜥蜴太带劲了,结果比想象的粗糙不少,但还是很棒。

Call Me by Your Name 放低了预期,看起来还是很心动的。Oliver 的演员不太像书里才华横溢的哲学学者,还好美国大洋马的气质很充沛。又读了一遍小说,Elio is gold. 聪明敏感对一切充满疑惑的男孩是金。If a man was sure about a lot of things, he’s dead already.

I Love You, Daddy – Louis C.K. 胎死腹中的新片。观感像一集不出彩的加长版 Louie, 死了没什么可惋惜的。但这个人我还是想惋惜一下。

《狗13》暴哭。李玩长得太像我小学最好的朋友,早不联系了,但我会想起在雪天我们爬上报社楼顶,玩雪滑冰,在楼顶的边缘试探,人是小的我们是远的。李玩在课堂上罚站,老师接着念课文,”she should also…” 李玩望着镜头。SHE SHOULD ALSO. 那一刻我想纵火。

《红海行动》和卖拷贝的 13 Hours 形成互文。一个不同之处,13 Hours 里的战士更人性化,有家庭有背景,放回社会当中你能想象出他在哪,而不只是被战友情和“更高情怀”兜起来的一把棋子。有趣的是,有美国评论家专门批判这种 humanizing the soldiers 的好莱坞手法。

又看了一遍 Girls Trip, 彻头彻尾的三俗喜剧。好看就好看在 blackness, 虽然我对 blackness 的理解有限。故事地点在新奥尔良,试问谁不热爱新奥尔良!Tiffany Haddish 太可爱,搜她的 IMDb 才发现我以前看过她一段脱口秀,Snoop Dogg 组的一场黑人女脱口秀演员专场,讲得很一般。但她在这片子里太出彩了,大红大紫也不奇怪。Foster home 飞出的凤凰。

一切使我发狂

看/听了三遍 Superbad, 太喜欢了所以写进段子。

– 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ll call you by mine.

– McLovin. 

– …Never mind.

去年有段时间发狂怀念青春期到呼吸困难,后来症状缓解。这段影评看哭我,糟乱甜蜜哀伤:

What makes the film so appealing is the disconnect between what comes from the mouths of these hormone-addled pups and what’s going on in their heads, where they’re still clinging desperately to the innocence they’re leaving behind.

最近重听 George Carlin. 老头儿通透,偏激,所以带劲。我在微博上贴了几条他专场里的原话,批判的是美国,但是放在国内那几天很应景。只能用这种方法表达愤怒,我更加愤怒。

他跟 Jon Stewart 的这段访谈是第一次听,这里是否也在讲自由意志的骗局

You know, the luck stroke. Gotta have luck in this world. Part of it is your genetic makeup, that’s the luck. And then what you do is also partly genetic, because hard work is genetic. The desire to do hard work, the willingness to work hard and be determined and not be turned aside, that’s all genetic too. It can be altered to a little reinforcing.

有个模糊的印象,早前有朋友问我相不相信人有自由意志,我说当然啊,我的行为出于我的主观意愿。而提问的人持怀疑观点,是谁不记得了。我也早改变想法了。

这段记忆也可能是大脑的编排。就像前段时间我忽然觉得我原来有过笔友,但 TA 是男是女,哪里人,多大,怎么牵线的,毫无印象。感觉有多假,也就有多真。这个“笔友”在我的意识里影影绰绰,形迹可疑,如很多偶然冒出并侵扰我一时的记忆碎片。

都是生理过程。我还有长久的疑问:Is human brain 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how itself works?

回到文字以前,回到赤身露体,回到阿法南方古猿,回到猴儿,回到鸟兽鳖虫,回到大海,回到单细胞,回到有机汤,回到混沌,回到零,回到由大脑结构决定其不可能理解的形态。

需要重看电影获得安慰,Billy Lynn, Mad Max, Gone Girl. 在 Billy Lynn 看到几点原来没太在意的 cliché, 稍微理解了某些批评。比如结尾处 Billy 和姐姐道别后,回到车上和闪回的 Shroom 对话,完全是为了明确角色动机而制造,给 Billy 的抉择一个直白的理由,为此不惜掩去人物的脆弱、惶惑。我对这种一定要把话说明白的、压倒性的转折感到失望,为什么不让观众承受一些不确定性?太驯化、太好莱坞。Mad Max 的沉默是金。

去亚特兰大连看三场电影,The Square, BPM, Jane, 都太棒了。如今要不是在影院,很难沉下心对着电脑看非中英文的片子。The Square, BPM, 加上去年的 Toni Erdmann, 欧洲电影的高度文明和高度野蛮,一股沉重生猛的力量,让人真正激动起来。都有极其鲜明的段落,反复想起反复惊叹——人猿在晚宴,性爱在病床,父女在迪厅,仅用文字概述就可体现戏剧张力。需要承受陌生感和不愉悦才可能真正欣赏。因此更讨厌口味保守、温情脉脉的“高分”电影——太被喜欢的,让我想拒绝。比如最近口碑极好的 Lady Bird, 烂番茄 100%, 每个人看完都是泪汪汪笑眯眯,包括我。零风险,毫无冒犯性,回想起来无趣到发狂。

纪录片 Human Flow, Dawson City: Frozen Time, Jane. 没想到在小地方的影院还能看到艾未未的片子,关于全球难民潮。专家学者政客出现不多,主要是一个地区接一个、一拨人接一拨地呈现,穿插艾未未自己的身影。还没上映就被保守人士攻击,说他为流民、罪犯辩护。我觉得这是艾伟大的一面,作为一个人(当然他有团队),走访同样是人的“他者”的苦难。他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算流民?再次想起《花脸巴儿》《老妈蹄花》。没有体会过生存层面风险的人,如果因为有人拍出这样的影像而愤怒,差不多是肉食者鄙了。Dawson City 里面那些一百年前的影像,淘金的人抓着绳索爬雪山,一条线上的蚂蚱,雪崩过来埋掉一截,两头的人再把他们扒出来。动物一样地活着。同样是旧日影像重新发现,Jane 记录了 Jane Goodall 在非洲走入黑猩猩社群的探索过程。片子一开始我就想,这个随行摄影师一定喜欢她,她也一定不讨厌摄影师,因为镜头中的她自然细致而美。果然,两人后来是情侣和夫妻。想起去年读的 Zoo Story 和当时对动物性 vs 人性的思考

经典老片:在比赛日当天去看了 Dr. Stragelove, 厅里除了我只有一个人。几年前看的时候没充分体会里面的好,这次完全是爆笑。严肃活泼,库布里克伟大!去年在影院看《发条橙》,我对自己的反应很意外,没有了头两三次看的震惊和不适,取而代之是欣赏讽刺的愉悦,沉浸在一种 bouncy 的节奏感中,简直要怀疑我是不是变得 too sick to feel sick. 感恩节当晚看了黑色讽刺戏,也是一直想看的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成功中和掉一些温馨祥和的气氛。最早知道的是中文译名《灵欲春宵》,看过之后才知道故事本身和字面一样耸动。房东他爹提供了录像带,这是我头一回用录像带看电影。婚姻关系中的操纵游戏,玩到最后谁也离不开谁,因为只有他们俩明白游戏规则和退出的代价(所以我重温了 Gone Girl)。经历过五次婚姻、年逾八十的房东她爹说:这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黑暗的电影。

电影以外的其他,更使我发狂。

I’ve sold my devil to the soul

看个 Rocky Horror 算过年了,气温也像过年。怎么看怎么喜欢,觉得 Frank 可以定义一种性感,能够让彼此在 sexuality spectrum 上自由滑动。没想到 Tim Curry 也是 1 米 75,这个身高集中了一批我以为最性感的男人,其实也就马龙白兰度和汤姆哈迪……

Tim Curry 还是老版 It 里面的小丑,我拒绝看。新版还行,就是看完就忘。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看了几个,迷雾,危情十日,死亡地带,魔女嘉莉,作为故事片都可以,但是不值得看,浪费时间。看这种很努力很规矩而且“还可以”的故事片真不如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至少有惊喜。

2049 看了三遍,第三遍到 K 和 Deckard 打完我就走了,我喜欢的部分到此为止。全息猫王唱到:Like a river flows surely to the sea … 回来反复听,更加难过。女上司说 K 没有灵魂也挺好,此时高司令的脸让人(我)心碎,想伸手抚摸一百下。

一些人物关系及对话:

产品 K 听到产品 Luv 有自己的名字,说你一定很特别。

产品 Luv 知道产品 K 在用产品 Joi, 说希望你满意我们的产品。

产品 Mariette 发现产品 K 在用产品 Joi, 说原来你不喜欢 real girl.

产品 Joi 对产品K 说,我就知道你很特别,你应该有一个 real name.

产品 Joi 想要 be real for 产品 K, 使用产品 Mariette 作为肉身与产品 K 睡觉。

产品 Luv 为了摧毁产品 K 而摧毁产品 Joi, 并对产品 Joi 说希望你满意我们的产品。

产品 K 溺死产品 Luv.

回头看了《充气娃娃之恋》,高司令的演技构成这个片子 90% 的意义,5% 属于假人,5% 属于 Patricia Clarkson.

想看余秀华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Amazon 和 YouTube 竟然都有,真好,也推荐给了朋友看。二十多岁重新发现诗歌美好,我还有救吗,于是回头再看一遍《路边野餐》。Amazon 还有《塑料王国》,不忍心看。见过很多垃圾土地,见过就不能假装没见过。干净的生活是一种幻觉,一种刻意回避的无知。很喜欢 2049 里对 San Diego 垃圾城的表现。

《无罪之证》口碑之高无可避免导致失望,秦昊也救不了。复习了 The Night Of 之后再不对国产破刑侦剧产生幻想。

《志明与春娇》是挺好,但也看完就忘。《命中注定》里廖凡真可爱啊。有人放着廖凡不喜欢去喜欢吴秀波这种,搞不懂。

下月要去膜拜佐杜洛夫斯基的《圣山》,前段看了他的新片 Endless Poetry,喜欢到痛哭。一颗跳动了八十年的蓬勃心脏双手捧上,热气腾腾,带你飞向极乐世界。”I’ve sold my devil to the soul.” 啊!!!

还有个老人电影 Lucky, Harry Dean Stanton 遗作,小镇生活,独身一生,简单纯粹,也看哭了。老人演老人叫人没法不难过,自己哀叹衰老已经残酷,还要表现给人看。

Call me by your name,看了小说就很难对电影抱过大期待,想象不出那种生猛细腻要如何表现,Elio 内心活动撞得我脑壳嗡嗡响。下月还可能去看《每分钟120击》,也可能什么也不会看,我不知道。

道听途说来的男人

(一)

早先加过一个大学校友群。一次有人发了几张樱花树下的美女图,接着有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发了两张中年女人的照片。几个男校友按捺不住,开始在群里说“左边那个归你,右边那个归我,嘿嘿”、“那个算了,还是送给你”之类的话。一个五百人的群,那几位如入无人之境。旁人提醒,“这些女性也是别人的姐妹或母亲,你们放尊重些”,其中一个辩解说,“开个玩笑啦 何必道德绑架”。我看完退群了。

前两天听 Jim Jefferies,有个段子他是这么讲的:我以前做过残疾人护理,推着两个脑瘫患者去海滩,一个无上装大胸美女走过,其中一个脑瘫死盯着她,接着一个无上装耷拉奶子肥妞走过,这时候那位脑瘫用五分钟时间把头转向另一个脑瘫,说:兄弟,这肥婆算你的。哪个男的没跟哥们儿开过这种玩笑?但话从他嘴里说出来让我感到 heartwarming, 甚至有点 inspiring ——这哥们儿连自己的屁股都不会擦,都还觉得肥妞配不上他。The human spirit, my friend.

我来讲一下:

关于肥妞的梗,还有 Louie.

(二)

一段非常喜欢的台词,来自 Network ——

Man: …You’re dealing with a man that has primal doubts, Diana, and you’ve got to cope with it. I’m not some guy discussing male menopause on the ‘Barbara Walters Show’. I’m the man that you presumably love. I’m part of your life. I live here. I’m real. You can’t switch to another station…I just want you to love me. I just want you to love me, primal doubts and all. You understand that, don’t you?

Woman: I don’t know how to do that.

Man: You need me. You need me badly. Because I’m your last contact with human reality. I love you. And that painful, decaying love is the only thing between you and the shrieking nothingness you live the rest of the day.

我的 primal doubts, 你的 shrieking nothingness. 啊!!!

(三)

上周读了纽约客关于维基解密朱利安·阿桑奇的雄文,太精彩了,乖戾的天才,犹斗的困兽,没有城邦而手握重权,处境尴尬且道德模糊。

想起来之前有人扒出来他发在 OkCupid 的征友启事,一个“危险分子”的面目跃然纸上:

WARNING: Want a regular, down to earth guy? Keep moving. I am not the droid you’re looking for. Save us both while you still can.

Passionate, and often pig headed activist intellectual seeks siren for love affair, children and occasional criminal conspiracy.

Such a woman should spirited and playful, of high intelligence, though not necessarily formally educated, have spunk, class & inner strength and be able to think strategically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people she cares about.

I like women from countries that have sustained political turmoil. Western culture seems to forge women that are valueless and inane. OK. Not only women!

Although I am pretty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pugnacious I am very protective of women and children.

I am DANGER, ACHTUNG, and ??????????????!

试着翻译一下:

警告:想找一个规规矩矩踏踏实实的人?好走不送。我不是你要找的那种机器人。在事情无可挽回之前替双方都省省吧。

在下是激情且死硬的激进知识分子,欲觅妖女共同制造风流韵事、孩子、以及偶尔的犯罪阴谋。

这样的女人应该是生机勃勃、调皮玩闹的,要智力超群,但不必接受过正规教育,要够胆,有品,内心强大,要有能力对周遭世界及身边爱人做出战略性思考。

我喜欢来自长久政治动荡国家的女人。西方文明制造出的女人既无价值又愚不可及——好吧,不只是女人这样!

虽然我在智力和体力上都乐于斗争,但我对女人和孩子非常呵护。

我很危险,注意了,?????????????!

(四)

十分喜欢关于伯格曼的纪录片 Trespassing Bergman, 原来抄过一段拉斯·冯·提尔的,再来听听马丁·斯科塞斯在里面的笑谈:

I read an interview. (Bergman had) different ways looking at things. I read an interview on New York Times years ago. Bergman, when they asked him if he thought anything was funny. He said yes, sex. sex is very funny. And I guess it is. I… I don’t remember it ahahahahahahahaha…

试译:

我读过一篇采访,(伯格曼有)很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好多年前我在纽约时报看过那篇采访,人家问伯格曼,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他觉得好笑。他说有啊,性,性就挺好笑的。我猜是吧。我……我不太记得性是啥玩儿了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老马丁非常可爱了。我没找到他说的采访原文,也无从得知当时的语境是什么,funny 到底是说的好玩还是可笑。

(五)

翻出一段对姜文的描写:

在成为导演之前,若论姜文的银幕形象中流光溢彩的,往往是那些卑微的、羞惭的、常会流下热泪的男性(《大太监李莲英》和《本命年》里姜文都哭过)。他的男子气概只是一种包装,要见真章了,就脸红脖子粗地不知如何是好。这在《有话好好说》里瞿颖主动献身的一幕中,姜文光着膀子却又下意识地将自己的裤腰带抓得牢牢的,他将那种近情情怯的神形拿捏得相当自如。

……但我现在只喜欢廖凡♥♥♥♥♥

(六)

珍藏多年的一段《贻笑大方》台词,甲是谁不记得了,乙是傅彪。怀念傅彪。

甲:他给咱们投资?哼。

乙:Sorry,有什么不妥吗?

甲:那他还不得把他的七大妃八大妾都塞到剧组来啊?

乙:那是咱们的福气啊,这正说明人家凌先生信任咱们,这年头谁敢轻易把自己爱不释手的蜜放心大胆的搁摄制组啊!

我来讲一下:

几个院线片

评分都不错,观感就不一定了。

Baby Driver 口碑太好,看完失望。烦死了这种给强行给男主安排一个死心塌地女朋友的戏。一点铺垫没有就比翼双飞亡命鸳鸯,全凭男主脑子一热——“组织上已经安排好了,今次就由你跟我一起浪迹天涯。”一通电话打过去,说带你远走高飞,只字不提自己行的什么好事,女主嗷就答应了。男主杀人越货跑路失败被关了几年,女主还美美哒痴痴哒等着盼着小情郎。我就操了,凭什么?为爱情牺牲,那得是做出牺牲的人权衡利弊之后主动决定去牺牲吧。女主被瞒得骗得溜溜的,还接受现实,还无怨无悔,还柔情似水,这他妈是个活人吗?这就是低端意淫。其他人物关系也缺乏说服力。

The Big Sick 浪漫爱情喜剧,在旁友裹挟之下看的,比想象的好。互相折磨,终成眷属。好笑的地方很好笑,剧情曲折之处也确实感人,但是美满结局让我厌烦。虽然真实的故事就是这样,虽然向来的预期就是这样。全片都不错的情况下,结局这么重要吗?如果电影砍掉最后几分钟,在两人再次相遇之前结束,我会加倍喜欢吗?我想会的。两人分道扬镳之后,我流了一堆眼泪,期待故事就这么落幕。但转机适时出现,令一些人欣慰,令我这样的人懊丧,俏皮的前后呼应也觉乏味。是的,徒劳感如此迷人,圆满是一种幻灭。

Dunkirk 很特别,很美。再次沦陷于汤姆哈迪,啊!!

Dunkirk vs. Human Flow (Ai Weiwei)

汤老湿的独角戏 Locke

Atomic Blonde 故事一般,只想反复观看楼梯打戏 。塞隆打起来太有观赏性了,尤其是她和很多男人体型相当,被掀翻在地的时候不容易让人产生廉价的怜香惜玉感。她骑在詹姆斯麦卡沃伊身上、把他脖子攥在手里的时候,画面仍然很有性张力,但不是诱惑的那种。如果是邦女郎骑在邦德身上,不管是刀架他脖子上还是枪指着脑门,观众的期待是邦德反身制服她,然后两人发生点什么,甚至会想象这也是邦女郎的期待,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就是瘫倒在邦德怀里。而当塞隆在上,男人在下,事情就是你看到的那样,很直接,没有反转,非常爽。

最近看了两遍 Mad Max 的制作特辑(实在太好看了,B 站就有),里面5尺10的塞隆跨坐在5尺9的汤老湿身上和武指讨论动作,头发比汤老湿还短。刻意抹去性征的时候,性别并没有退为次要,不去讨论女人的性意味的时候,女性依然显著。赞美所有不乱加感情戏的编剧导演。Mad Max 让我更欣赏塞隆也更喜欢汤老湿。

另一种情况,好比于佩尔,前段时间很多人在讲她的好,六十多岁仍出演有性的角色,而不是老妈,长辈,早已绝经的、失去性魅力的人。我会想到朱利安摩尔,在 Don Jon 里面和小自己20岁的囧瑟夫演情侣。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都离不开性,《不羁夜》里的色情片演员,《谋杀绿脚趾》里引诱男主的富家女,《孩子们都很好》里出轨男人的拉拉,Don Jon 里“拯救”囧瑟夫的中年女人。从来不觉得她性感,但她太棒了。囧瑟夫自编自导自演的 Don Jon 很有点意思:直露的性感不是女人的性的唯一表征,也不是男人对女人的性的唯一需求,不然囧瑟夫早就满足于集万千性幻想于一身的斯嘉丽约翰逊、没朱利安摩尔什么事了。不止一个影评人说:撇开限制级不谈,这个片子应该让每个青春期毛孩儿强制观看……

Girls Trip 前面大半段屎尿屁性喜剧,笑得我直抽抽。总体还是那种类型电影,几个闺蜜一起放飞自我,互帮互爱,对抗渣男,套路也不少。但这个片子最可爱的一点就是真的花了很多时间在放飞自我上面(比如 acid trip!!!),把温情脉脉的浓度降到了最低。片尾,成功女性 Ryan 在三姐妹的鼓励下决定离开出轨男,对公众揭开家丑。四人搂成一团,庆祝 Ryan 终于尊重了自己的内心。但直到经纪人走进来,告诉 Ryan 并没有被解约,气氛才热烈起来。投资方想通了——”single women is a much bigger market.”  也注解了这类电影被生产出来的理由。

近期预告(遥遥无期):拓展口味的美国青春喜剧,一直想写的剥削电影,写了个开头的变装秀,等。

最近一个月

托新浪微博 @MaxPayen999 的福,在 B 站看了两个老 stand-up, 年轻的 Eddie MurphyChris Rock.

那时候 Eddie Murphy 好可爱啊!屁股翘翘的。Chris Rock 的风格我不是很适应。这场中间论及”Black people vs. Niggas”的一段之前听过,非常经典。

@MaxPayen999 前两天说他不再做字幕也离开微博了。除了感谢伟大的时代,只好加班加点看他留下的视频:B 站合集

今天终于看到了《李文漫游东湖》。YouTube 上有很多国内的老片和非院线片。李珞作为导演,李文作为演员,都太有意思了。上一部《唐皇游地府》是去年夏天看的,也等了很久,且不失望。好像在武汉闷热的夏天午后睡了一长觉,醒来口水半干在脸上,躯干四肢铁沉铁沉钉在床板。噩梦像缠斗的寄生物一样“腾”地冲出脑壳,脑壳空空荡荡,我不知自己在哪。乌云聚拢过来压住升腾的热气,浑身蒸透,额头的汗已经凉了。

上周看了《双峰》第 8 段,难以描述,或者只能这么描述:”the Lynchiest Lynch that a Lynch has ever Lynched.” (Twitter @dordoston) 即便是 hardcore Lynch fans 在看过之后也要七窍出血——兴奋。林奇如果不这么任性,又哪有这么可爱?他说要把 18 个部分当作一个漫长电影的整体来看待,而观众(包括我)就心甘情愿地、分步骤地被 mindfuck, 林奇魅力无边。

在影院看了 Monterey Pop, 1968 年的音乐节纪录片。和旁友一致认为 Jimi Hendrix 性感到出血,最后印度音乐家那段在观众里给了他一个镜头,啊!回来之后又找出来听的是 Janis Joplin, 情感炸弹,还有印度音乐家的西塔琴和手鼓,恍似神仙下凡。

《心之石》一个画面,斑斓的影子投在男孩熟睡的脸上,想起《黑客帝国》里面电脑屏幕投在 Neo 的脸上,太美了。

查影讯看到相邻的两张海报构成一张脸。

三个很好看的纪录片:

Assignment: China 其中一集 – 多名美国驻华记者回忆报道八十年代末某事件。不放链接了。

Weiner – 讲一个性丑闻缠身直至身败名裂的政客,偏偏名字叫 Weiner, 一种香肠,俚语是丁丁的意思。说到这儿想起来 Louis C.K. 在 SNL 上的一段:When you consider the risk of being a child molester, speaking not of even the damage you’re doing, but the risk, there’s no life worse available to a human than being a caught child molester. And yet they still do it! You can only really surmise that it must be really good – I mean –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not ours, but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It must be amazing for them to risk so much…

I am not your Negro – 和马丁·路德·金同时代的黑人作家、活动家 James Baldwin 回忆民权运动。

还是看什么都想哭。

Tickling Giants

周日看了 Tickling Giants, 讲埃及政治讽刺脱口秀主持人 Bassem Youssef 的纪录片。

之前在《囧司徒每日秀》听过他的事,因为讽刺当时的埃及总统穆尔西被下令逮捕。这个纪录片就是《每日秀》一个高级制片人 Sara Taksler 拍的。

Bassem Youssef 从 2011 年,还是穆巴拉克政权下,开始在 YouTube 上传自己的讽刺小段,一时大火。后来受到电视台邀约,正式做成了一档政治讽刺脱口秀,历经独裁者穆巴拉克下台、首位民选总统穆尔西上台、塞西领导下重回军事政权(今次学习了一点埃及政治常识),于 2014 年第三季进行时被迫关停。

Bassem Youssef 人称“埃及囧司徒”。囧司徒 2012 年邀请他来《每日秀》做客一次,2013 年又在节目里为他鸣不平(如图),后来专门跑到埃及参加了一次他的节目。囧司徒在一次发言中这么自我介绍:人们说我是美国的 Bassem Youssef.

看片时想到鲁迅。Bassem Youssef 本来是心脏外科医生,去广场上参与救援反穆巴拉克活动中的伤员,后来成了全职搞笑民主斗士,娱乐无数埃及人民,周播节目长期全国收视率第一。我最喜欢的镜头是开罗夜晚,露天桌椅,男男女女坐在屏幕前,抽着水烟,看 Bassem Youssef 的秀,爆发阵阵大笑,和同样发生在开罗的暴力冲突画面对比起来,像两块不同的土地。

还想到很多 dissidents 的命运。被抹黑成叛徒、间谍,这倒也罢。面对实在的危险,不得已选择出走、流亡。这下更遂了当局的心——去了一根眼中钉,“坐实”了里通外国的罪名。

Bassem Youssef 现在和家人搬到了洛杉矶,父亲的葬礼也没能回国参加。他的前东家之一,埃及的 CBC 电视台起诉他制作违反合同的节目内容,法院判他赔偿一百万埃及镑,他没那么多钱,这也是出走的理由。而 Bassem Youssef  身边的其他人,没有名人光环护身,可能就遭了牢狱之灾。更不要说有多少被捕的记者、bloggers、活动家……

Bassem Youssef 的节目组里有好几位年轻女性,看起来昂扬快乐,多数不戴头巾。而且组里的人似乎都能讲很好的英语。查了查埃及能说英语的人口占 35%,出乎我意料。

放映后的 Q&A, 我问导演,埃及人有机会看到这个片子吗?导演说马上会在 Netflix 上线,而埃及人可以看 Netflix. 目前还没收到片子可能在埃及被禁的消息。

在言论自由的社会可以自由讨论言论不自由的危害,而更需要讨论言论不自由危害的正是言论不自由的社会,这简直没有办法。就像一些脱北者辗转来到民主社会生活,成为人权活动家,而他们的声音对于生活在北朝鲜的人几乎不存在。

Bassem Youssef 的节目历经波折,竟然还播出了三年,很大程度上要拜埃及的政治混乱所赐。如果一直有稳定的政权、职能完备的机构,节目夭折得恐怕更早。导演说开始拍这个片子是觉得 Bassem Youssef 的事迹很有趣,但猜不到故事的走向,也不知道到哪里是结尾,很多方面取决于埃及变幻的政治局势,只能拍一步看一步。

看的过程中流了几次眼泪(虽然最近看什么都哭),蚍蜉撼树的悲壮总是让人难过。当然还有更多感受,“嘘——”

吐槽大会技术分析

首先热烈庆祝吐槽大会回归。

李湘那期整体比较失望,一是主咖本人槽点分量不足,没什么喜感,二是嘉宾不太行,念得太明显了,这种东西没有节奏感就完了。但是刚播的这期感觉又活过来了,虽然不止一个人有没响的包袱。曹云金确实还行,嘿嘿。

Screen Shot 2017-01-16 at 9.42.10 PM

总结了一下场上各人的槽点:

2016 周杰场:

主持人 王自健 主持不行,节目烂,腿短腿胖,被富婆包养
吐槽人 李蛋 名字带“蛋”,发型,眼睛小,书卖不出去
张全蛋 名字带“蛋”,富士康员工,Michael Jack, 屌丝
黄婷婷 SNH48(山寨AKB48,人多,不知道干嘛的),没文化,小姑娘
史航 长得奇怪(噘嘴),喜欢小姑娘,矮,写不出稿
池子 没上过大学,长得像李蛋,年龄小,嘴欠
王琳 演过雪姨,年龄大,欲求不满,身材
主咖 周杰 过气没戏拍,还珠播烂了,表情包,鼻孔大,周杰(伦),暴力爱打,强吻林心如,没朋友 ,爱收藏

2017 曹云金场:

主持人 张绍刚 不会主持,个子矮,情商低,惹人讨厌,电影没票房
吐槽人 李蛋 不出名,书卖不出去,眼睛小
瞿颖 年龄大,皮肤黑,女神包袱
周杰 周杰(伦),暴力爱打架,没朋友,过气没戏拍,表情包
周韦彤 卖弄性感博出位,整容,口齿不清,红不起来
池子 不出名,长得像猴儿
沙宝亮 跳水节目裹挺严,只会唱暗香,玩过杂技
主咖 曹云金 跟郭德纲(闹矛盾,家谱被删、“云”字被收,微博长文互搏, “发票”梗,模仿“大度”一段),跟周杰(长得像,都爱收藏,都爱打人,都挨网友骂),没文凭,耍大牌,电影没票房,抄袭,相声说不好

这种一场几个人的形式容易出效果。挨个儿损已经很过瘾了,还可以串起来连环损(王自健不明白什么叫伶牙俐齿,蛋蛋不明白什么叫很受欢迎,王琳不明白什么叫厮守终生,池子不明白什么是大学校园,张全蛋不明白什么是女大学生),可以对比着损,确实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坐在张绍刚老师旁边,我感觉已经到了娱乐圈的边缘,蛋蛋和池子坐的地方,已经是娱乐圈外了吧),甚至可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周杰老师,你打我,红的是我,说完还挺期待的)……

着重喜欢一下沙宝亮(本来就挺喜欢),除了主咖之外自黑最多的嘉宾。说这次来吐槽大会是从艺十几年来唯一一次不用唱《暗香》的演出,而且特别放松,因为不用担心跑调。又说还好没过去金子的相声场子,不然白天假唱,晚上还得假笑,累不累。上场前的小短片里,沙宝亮说自己和曹云金有个共同的爱好:顶缸(纲)。妙极。

曹云金说完自己佩服自己,观众“吁”了起来,然后他说“咦?好像有一种回到原单位的感觉……”如果这个是现挂,真是太棒了。

第一场的脏口儿荤口儿真不少,而且直接,含蓄一点的比如王自健说该跪的时候会跪,王琳说自己和池子“不打不成交”,张全蛋的右手女朋友,周杰说王琳从“王小波”变成“王大锤”,就这样儿也比曹云金这期直白多了。

这期有色笑点针对的都是沙宝亮,熏疼宝哥30秒。池子说,宝哥有首歌的歌词是“白天男子汉,晚上汉子难”——歌里有你的故事!金子说,宝哥不会骑自行车,拆成俩独轮车骑回家了。然后重点来了——到这曹云金全场唯一一次笑场了,差点说不下去——“骑那种一根棍儿的东西他喜欢!”完了全场先是小范围笑了几下,回味了两秒钟后爆出一阵大笑。太坏了。

周、曹这两期都有些主战场之外的笑点。比如周杰的亮相:一辆车开过来,开门先下来一个头破血流的保安,然后是被撞出来的五阿哥,然后是满脸羞愤的紫薇,最后才是戴着墨镜的周杰。已经黑到不行了。比如曹云金的片尾花絮,节目组送他一个大布偶——一朵云,“我的云又回来啦!”可以说是抓住机会就搞笑,我很欣慰啊!(郭德纲脸)

Comedy Central 的吐槽当然好看,但有时候有障碍,比如不认识不了解场上的人,有些地方就笑不出来(感谢谷大白话字幕解说)。假如一个完全不知道郭曹师徒矛盾的人来听这期,有些话就会觉得莫名奇妙。笑话需要铺垫,关照不了解情况的观众,但不能事无巨细全交代了,耗费知情观众的耐心,那种“哎呀你懂得”心理要拿捏得恰到好处,留一些琢磨的空间。

关于尺度的问题,完全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让不让播。口味重或者清淡,都会有喜欢的人,并且永远只是部分人(世界上连不喜欢宋飞正传的人都存在!!)

珍惜逗你笑的,祝吐槽大会好。

影院一年

现实在三百米水下向我喊话,隔了很久看到几个泡泡泛上来。还好电影院有好电影看。

1. 罗斯玛丽的婴儿

一直记得这片子的海报:阴沉暗绿背景,小小的、孤零零的婴儿车弃置在一片高地。既为婴儿担心,又恐惧“婴儿”本身——小车里可能根本不是婴儿。

片中人人各怀鬼胎,而罗斯玛丽是怀上了鬼胎。女主角在孕期不知情,观众却被潜在的异物感折磨。接近片尾的时候,她作为母亲走向黑帐遮起的婴儿床,那一幕我把眼睛挡了,不敢想象一张把魔鬼糅进婴儿的脸——撒旦的眼珠、额头萌芽的角……其实电影里最终没出现这张脸。

女人在怀孕的时候身体是不单属于自己的,这种脆弱的处境在片中被推向极致:苍白、细脚伶仃、孩子气的米亚法罗(罗斯玛丽的扮演者)自带一种“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气质。一个准备好了的母亲,似乎是要滋润丰沃些的。罗斯玛丽的身体被包括丈夫在内的周围人剥夺,又被腹中胎儿折磨,直至形似骷髅。

rosemarys-baby-film-images-fed8a062-d71a-42ff-ba57-baed26155ec

对于基督徒来说可能有深层的恐惧,我不能完全体会。上帝之子耶稣道成肉身是基督教教义之一,而撒旦的信徒借助罗斯玛丽的身体迎来了撒旦的骨血 Adrian,高呼 “God is dead! Satan lives!” “Hail Satan! Hail Adrian!” 查了查还真有个叫 Church of Satan 的当代宗教,还真把 “Hail Satan” 当口号,不过人家搞的并不是恶魔崇拜。

邪恶邻家老太太(芳名米妮)是全场笑点,每一个造型都很辣眼。想反复观看有她在场的片段,夸张滑稽还似曾相识,不能想像比她的 nosy 更到位的表演了。

rosemarys-baby

片头用了米亚法罗吟唱的无词摇篮曲,镜头从曼哈顿的远景拉到故事发生的公寓楼上,覆上艳粉色的花体字幕——哀伤、舒缓、萦绕、诡吊的混合氛围。整部电影是完美的,我不能更喜欢。

rosemarys-baby-blu-ray-movie-title

rb-rp-21

罗曼斯基的《唐人街》也是最爱。着重赞美一下《穿裘皮的维纳斯》,太精彩了!一场以高雅艺术为面子的交配战争(并没发生),人版动物世界。戏中戏的设置下暗流涌动,又因为告诉了你这是舞台之上,所以更加明目张胆。扭转了我对男主的反感,简直还觉得可爱!女主没话讲,无可取代,每道皱纹都是一条小皮鞭。希望有机会在影院看。

p1986613290

2. 闪灵

严整,完美,压迫感。没词了……

在影院最大的不同体验是音效:Danny 飞快的小三轮车分别在地毯和地板上辗过发出的不同声音。Jack 终于喝到(其实不存在的)酒之后的咂嘴声。随着日期推进越来越惊悚的配乐,好像审判日随时可能降临。

永远记得女主发现丈夫手稿的那一幕:摄影机藏在打字机后面,好像秘密本身化作一个视角,看着女主的脸从视线之下升起。她俯下身来,镜头切到女主的视角,手稿上的字全都是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随后 Jack 的视角从女主身后的一面墙慢慢推出,噩梦的黑色大幕拉开。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吓得想跑。

big_1471446644_image

杰克尼科尔森是神(或者魔鬼)。想反复观看他面试工作的片段,以及在吧台和(其实不存在的)酒保说话的片段。

theshiningjack2

3. 教父

出影厅时想把所有的赞美都用上,过后很少主动想起来——也就是充分体会了好在哪里,但没更深的触动。IMDb 男观众平均给分 9.2,女观众 8.9,可能因为是比较纯粹的男性叙事。下面这一幕可以盯着看很久。

godfather-mkv_20151127_205731-268

4. 沉默的羔羊

小说读过好多遍,故事很熟悉。电影大部分都忘了,跟看新片差不多。朱迪福斯特的粗糙嗓音真是出乎意料,我设想中那个叙述自己梦中羔羊的声音是非常细柔的。

感谢大量面部正面特写。安东尼霍普金斯鼻翼上的戏都比很多囫囵演员的要足。想起当年对汉尼拔莱克特博士的迷恋,幻想拥有脑内图书馆,脑内音乐厅,脑内分析室……的感觉是怎样的。

克拉丽斯(朱迪福斯特的角色)经常处在男人的注视中:铁窗后的饥渴的精神病罪犯,受害者葬礼上的一屋子警官,帮助破案的昆虫研究员,前辈和上司克劳福德,洞穿人心的莱克特博士……侵犯的、轻蔑的、试探的、暧昧的、审视的……镜头反复强调这些目光,很难不注意到。

克拉丽斯“对抗中合作,合作中对抗”的形象在第二部里面毁了。作者让她和莱克特博士成了伴侣和“共犯”,不能原谅。而且电影的第二部女主角换人了,我拒绝看……

5. 出租车司机

有时候开着车忽然就觉得人很蠢,一个一个在铁盒子里跑来跑去,神气得很,跑起来却连四周都顾不上,蹿出来一只鹿就懵圈了。费那么大劲还那么狼狈。不需要高等智慧生物在别处观察,自己都嫌砢碜。嗨,不过都是一忽儿的瞎想。

夜班司机是不是老在瞎想?大大小小灯光晕开,街边人衣服上缀的亮片,闪烁的眼珠和水洼,车灯照亮的一小段路面,雨滴在车窗上拖曳出尾迹。汽车尾气,排水沟和垃圾桶的腐臭,千篇一律的披萨的焦香,若有若无的大麻,可疑物品焚烧,匆匆扑来的香水和体味,新鲜或陈旧的尿骚。从没有安静下来过的城市。

screenshot-lrg-10

Travis,或者随便谁,有可能消除任何困惑吗。

6. 诺斯费拉图

1922 年的片子,一个来自德州的乐队给电影从头至尾重新配了乐,现场同步演奏,非常精彩。看的时候想,当年的观众们在影院里肯定吓死了吧?

有人说伯格曼的《第七封印》放现在像一个笑话,跟死神下棋这种桥段已经烂了。在《诺斯费拉图》的现场我才有点理解那人的意思。古老默片里天真烂漫的表演方式非常不合时宜,吸血鬼形象由于太经典被模仿恶搞多年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各种元素都多少偏离了本意,观众密集笑场,我们和当年的人看到的已经很难说是同一个东西了。

nosferatu-meme_fb_2601565

7. 异形

在影院看还是挺可怕的,但如前所说,很多内容成了 cliche, 考古价值大于审美价值。

(过后电影院放 Aliens, 我说怎么又在演?后来发现是第二部,第一部是 Alien 没有 “s”… 合着就是从一个异形变成了多个异形呀。大厅包场,吓得我在座位上一抽一抽的。)

8.

屏幕很小,浪费了 4K 修复,还好色彩太棒了。

小时候电影频道播了好几次也没看过。当时预告说这是黑泽明拍的东方《李尔王》(国师还有中国版《王子复仇记》呢,嘿嘿),老国王穿着红白二色的袍子在大风中从千军万马前走过,鲜艳悲凉,印象深刻。

ran_hidetaro-madness

电影好像一个漫长的仪式,看过之后视觉记忆远多于情感记忆。男女观众评分差距更大,8.3 和 7.6.

9.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IMDb 只有 3000 多人评分,唉。男观众给 6.9,女观众给 7.7.

看了一篇影评,What should a war movie do? 批评李安的新片重复 “anti-war but very much pro-soldier”(“反对战争但力挺士兵”)的叙事套路,好比掺了水的《美国狙击手》。我总觉得反战根本不是这片的重点,只是一个流露出的态度,一个日常讽刺。就好像《断背山》是同志题材的电影,但呼吁平权不是它的必然使命。

电影结束的第一感觉是 everyone is fucked up. 后来见到这个短评深得我心——

War sucks! (Pointless killings) Civilians suck! (Hopeless idiots) I suck! (Meaningless life) Billionaire sucks! (Heartless hypocrite) NFL sucks! (Brainless players) Texas sucks! (Mexicans kicked your ass! In Alamo!!) PTSD!!! 111111 Band of brothers! 22222233(@老杜找乐儿)

每个人的解读当然可以不同,但忍不住觉得一些人的理解方向错了。这就是在讲脆弱、困惑的人的故事啊。比利最后回到战场是抓住了一点仅存的确定性。

还很想说,李安的“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也被长久地误读了,他不是在讲每个人都有同性情愫。当年纽约时报采访原文是这样的——

“There’s a private feeling to the movie, an intimate feeling,” Mr. Lee said. “I think eventually everybody has a ‘Brokeback Mountain’ in them. Someone you want to come back to. And of course, some people don’t come back.”

那是内心的纠缠,执念,别扭,隐痛。普遍存在于人。

喜欢《比利林恩》的讽刺。比如这个据说内地有删减的情节:比赛开始前的国歌环节,画面切到比利的脑内幻想,他和拉拉队长有了家庭,两人在自家卧室做爱。高潮时镜头切回到现场,比利在国歌的尾声中敬着军礼眼含热泪,面部特写投放在赛场的巨幕上,和他本人一起呈现在电影画面。(后来发现这点记错了,比利和大屏上的自己同时出现的一幕是在中场秀结尾。)你永远不知道人心里在想什么。

李安实在是太含蓄了。班长几次在背景中默默注视画面中的主角比利。观众没注意到就算了,完全不影响剧情,但如果你留意到了,就能多体会一些微妙的信息。小说可以不厌其详描写人物心理,而改编电影要舍弃太多细节,班长的关注被不易察觉地保留下来可以说是惊喜了。(喜欢许知远《十三邀》对李安的访谈,李安真是温和而动人,疲惫而入微。)

非常想看高技术版本,想体验感官灵敏度被调高的错觉,想以最好视效看到比利的脸,想被中场秀以最大能量震撼。

10. La La Land

还没看。先抄段词语解释:

You know when you see someone and think, “wow, they’re in their own world.” Well that world is la la land. (Urban Dictionary)

01/05/2017 更新:

太美了。时刻担心会变成一个俗套爱情故事,但最终并没有!结尾一曲如梦似幻百转千回。看之前想,如果真没评论给人预期的那么好,就把最后一部换成《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下放心了。

珍惜电影给你的最大的幻觉:自由感。可以飞,可以开心,可以随时跳舞,可以把世界都藏起来。啊,去他们大爷的。

听说国内也会上映,应该可以一刀不剪。(真是废话嘿嘿,想起来时光网上有人在《战马》下面问,国内上映会剪吗?另一个人回答:PG-13有什么剪的,把马阉了吗?)

花花绿绿的歌舞片如何能不拍出塑料廉价感?主人公的成功故事如何不变成励志鸡汤?生活的真相如何不被所谓童话般爱情消解?去看 La La Land 吧!

Weapons of Self Destruction

终于(在网上)看了罗宾·威廉姆斯一场秀,“Weapons of Self Destruction.”

视听享受!肢体表现力大师级——形形色色的人,动物,器官(?)。类比、比喻的运用绝了——举个政治不正确的例子,他讲 “Tibet terrorists” 听起来根本不像那么回事儿,就好比 “Amish hackers”, 哪儿哪儿不挨着。模仿能力一流——别人我也不认识,但是学詹姆斯·斯图尔特的几句,我的天哪。体力好——整一个半小时,语速快得密不透风,蹦跳唱吼满头大汗,同等时间消耗卡路里可能是 Louis C.K. 的五倍,哈哈。

还要反复看。啊!为什么可以这么好看。

听下面这段,张大锤是不是从这儿学的??

And if you have a cat and a dog, and they live together, do you think your cat mind-fucks your dog? I don’t think it’s fair. I think the moment you go to sleep, the cat’s like, “Scooby!”

“Yeah, yeah?”

“Hey, Scooby, are you man’s best friend?”

“Oh God, yeah. I love him. I love him.”

“Really? Then where are your balls?”

“…Shit! They were there yesterday! I wondered why my ass tasted differently.”

“I’m just saying that’s weird. You know, I’m just saying – (Hacking) I’m just saying that’s weird. That’s all I’m saying.”

我来改写一下:

试想你养了一只猫,一条狗。毛经常背着你 mindfuck 你的狗,是不是很可怕了。夜里你一睡着,毛就开始了。

李大毛压低声音(很谨慎的一个毛:狗?

狗答应了一声。

毛来劲了。毛说:狗你讲,躺着这人是不是你旁友,你想一想。

狗没防备,单纯,不是社会狗。狗讲,“嗷!可不咋地。俺耐他。”山东狗比较重感情。

李大毛看局面可以控制,说:你再想想,那你蛋哪去了?

一个没想到!狗惊了。卧槽我蛋呢?猛地想起来早上舔屁沟确实不是味儿。狗要面子,不表现。狗说:昨天还在这儿,大意了。

见狗情绪稳定,李大毛也不慌,毕竟90年代经历过一些事情。毛对狗说,“不说别的,我就是感觉怪怪的。” 同时观察狗的微表情——李大毛平时喜欢看东方卫视《四大名助》,崇拜姜教授,上爱奇艺反复观摩姜教授集锦——狗的一只眼皮动了。

动了一刚!李大毛徐徐搓动双前手,重新获得一种掌控感。猫说,“我就是感觉怪怪的。You know, kinda wierd.”

狗一夜没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