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的微小观察

对大选只了解表面上的程序,对各方的经济政策一无所知,对美国人民生活的见闻有限,所以仅仅记录一些身边人的反应。

大选前一直关注《纽约时报》的胜率(不是支持率)预测,希拉里基本在80%上下浮动。十月初侮辱女性音频曝光之后,川普的胜率一度跌到一成以下。这种差势看起来如此稳定,以至于大选当晚不到还11点就看到——同样是《纽约时报》——川普胜率狂飚至94%,我下巴都要惊掉了。

第二天早上七点睁眼,一瞧手机……

爬起来就刷 Facebook 和 Twitter,大眼一看:哀鸿遍野,国将不国。摘录两条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帖子:

In mourning for the soul of America. Yet committed to holding the light–of love, of compassion, of hope–for all of us who are feeling deeply wounded and vulnerable today. And always remembering the counsel of our ancestor, MLK Jr.: “The arc of the moral universe is long, but it bends toward justice.”

哀悼美国之魂。但仍秉着爱,怜悯,希望之光,献给所有在今天深感受伤和脆弱的我们。铭记我们的先辈——马丁路德金的忠言:道德宇宙的弧线虽长,但它朝向正义之所在。

今年五月这位老师说,假如川普当选,她一定会和其他很多人一起上街抗议。我问,可是会有用吗?她说至少要表达不满,不能让他就这么当了。然而直到我写到这儿的时候,老师还在和爱人一起温和疗伤……

Another 4 or more years of hanging my head in shame when traveling abroad, unable to defend the actions of my country. To all the former Bernie supporters or protest voters out there: I hope you got what you wanted.

又是四年,出国的时候要把我的头埋在耻辱中,无法为我自己国家的所作所为而辩护。在这儿致所有曾经的 Bernie 支持者或抗议选民们(指因不满而把选票投给两党候选人之外人选的选民):希望你们得到自己想要的。

有次去找一个老师,她和院长在聊天,我在一边站着走神。忽然院长扭过头对我说,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在聊啥,但是美国大选就是这么回事。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可能再也没想到自己熟悉的事情能有这么出人意料的结果。

即使我在的小镇是万红丛中一点深蓝,即使有社交网络上这些帖子,即使有大面积的哀伤情绪和怠工停课,也不能掩盖另一面的必然存在。白天出门一趟,路上看到一户人家在院子里插了国旗,竖了牌子,热烈庆祝川普当选。晚上,我问在小学当老师的房东(硕士学历,白人中产,南方保守),大家对选举反应如何?她说,你也知道,我在学校工作,大家都很礼貌,并没有人提起大选的事情。

房东说——和以前的说法一样——我不是川普支持者,之前的大选我两边的候选人都投过,但……

她表达了对这次结果的满意。两院都是共和党的多数席位,川普本人当然不靠谱,但一定会有靠谱的人做他的智囊,所以未来还是很乐观的。

我知道房东是保守阵营的,虽然不是注册共和党。她讲,前些年有一次投票,排队的时候站在她后面的两个年轻人聊天:这个地方难道还有人投给共和党吗?她回过头说,哦?等我投票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朋友各有各的伤心。有的在希拉里身上看到自己:一个如此优秀的女性,还是躲不开失败,而且输给这样的人,难道现实就是这样?有的为川普代表的危险倾向感到恐惧:白人至上,偏狭排外。有的身处 LGBT 群体,担心同性婚姻画上句号(这个发生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校友微信群是另一番光景。有选票的开酒庆祝,庆祝和多数美国人(其实并非多数)一起做出了正确选择。没选票的也大受鼓舞,讨论各种政策法案。可能很多人没那么关心政治,但支持希拉里的人确实没怎么发言,和主流正相反。

主流媒体一边倒的声音可以让部分人沉默,但很难重塑认同感。再者,主流媒体的受众有限,而网络谣言无孔不入。比如反对大麻合法化的一些人讲,现在市面上都是增强了毒性和成瘾性的转基因大麻。我查了查,十分确定没有这回事。比如认为希拉里是杀人犯的一些人说,很多她身边的人不明不白死掉了。这个我连查都不用查……

有朋友抱怨,再也不想看左派媒体了,感觉受到了欺骗,之前的政治脱口秀哪个不是把川普黑出天际?我又回过头找了“周六夜现场”模仿两个候选人的视频,新的网友评论说,现在你还笑得出来吗,也有说,大选完再看简直更好笑了。模仿第一场辩论的那期开场秀,“川普”就黑人问题满嘴跑火车,轮到“希拉里”回应,抖着肩膀、喜上眉梢只说了一句话 “Can America vote right now?” 我跟朋友说,这周还能演什么?直接罢工算了。刚刚看到,这期的开场只有三分钟,没有“川普”,“希拉里”自弹自唱了科恩的 “Hallelujah,” 结束的时候说,”I’m not giving up, and nor should you.”

爸妈各给我转了一篇鸡汤。一个是奋斗女孩说,川普当选让我想到自己(哦是吗),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凭借努力就能做到。另一个是说川普闺女的,我根本没点开。

周四晚上去了一个活动。去之前,想到十来个人里面有一半是白人中老年,特别有两个老头,虽然以前都很和气,但我不知道川普上台会不会激活一些人的潜在倾向。去了之后发现我完全想多了。有个新加入的成员叫Ugur,土耳其人。穆斯林朋友都能被热情欢迎,我还有什么担心。但是那种紧张感,可以想见多少人能体会到。

大选前路过中产社区的时候,时有人家院子里插着支持希拉里的牌子,偶尔能看到一两个 “Trump Pence”,而 “Vote No on Amendment 1″(给第一修正案投反对票)最为密集。 昨天下午在周边的穷地方转了转,经过大片农场、树林,房屋稀疏,有些很好,也有破烂不堪。见到了几个川普的牌子在路边,即便原来有过 “Hillary” 的应该也已经薅了,更多的是 “Re-elect Sheriff Smith” (再次投给警长 Smith)之类的。普通人的政治生活远比一个总统大选多得多。

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洛基恐怖秀,第一次看好像还是用的风行 。最近三年万圣节前各在影院看了一次,温馨感人。基本上片头的大红嘴唇子唱完,我就接近热泪盈眶了。

不知道怎么形容,只能体验。

1-pic_hd

放映带同步真人表演,下图中间是导演,右边是片头 lip syncing 时表演 chair dancing(想象一下钢管舞)的演员。

dsc01578

放映开始前还有观众造型比赛。头上写 v 的代表 virgin, 第一次在影院看带现场表演的 rocky horror 的人,s 代表 slut, 老司机。观众候场排队的时候会有专人拿着口红挨个儿问,然后给你涂字。

dsc01585

观众呼声最高的还是几位男士。下图左边那位美国老张在入场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小范围骚动。

dsc01587

这个小哥最后赢了,可爱可爱。

dsc01589

然后是两人一组挤气球游戏,也是传统。导演兼主持人说,这种场合当然不会是男女一组这么“直”的搞法了,所以是男男、女女两组,分“速度型”、“质量型”两轮。观众尖叫此起彼伏,场面不可描述程度可见一斑。

正式开始放映+表演就不允许拍照了,导演说不希望在 Pornhub 看到大家录的现场(感觉之前的游戏环节也够那啥了,所以我打算自己留着看(微笑

看过 Glee 的旁友是否还记得有一集(我只专门看了这集),学校不让演这个戏,因为有伤风化。《壁花少年》也有rocky horror的表演,正是我最喜欢的那段,以前上传过,Dr. Frank-N-Furter 仪态万方的独唱(插入播放器效果不好,直接点链接吧。)

Whatever happened to Fay Wray?

That delicate satin draped frame

As it clung to her thigh,

How I started to cry

Cause I wanted to be dressed just the same…

Give yourself over to absolute pleasure

Swim the warm waters of sins of the flesh

Erotic nightmares beyond any measure

And sensual daydreams to treasure forever

Can’t you just see it?

Don’t dream it – be it.

尽在其中。此时是一只阿米巴,享受片刻无定形的错觉。我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后来Dr. Frank-N-Furter真的跳进水里了,所有人缠绕交融。

 

无题2

(一)

诗人忍不住去读高等物理

获得一种不确定感

(二)

人生

(三)

你是

一记重槌落在鼓膜上

一只手攥住心脏。“噗滋”

你是失眠的夜晚浮在我上方十分之一米处的面孔

一个我,对我的凝视

(四)

我麻醉的瞬间你稀薄

我痛苦时你致密

(五)

走错蛛网的蜘蛛

挂了

(六)

抄一首:

落山的太阳神奇的月,大饼烙好看下雪,你要抒情你就抒情,我肚子饿了我要吃大饼。

当代生活纪实

(一)

不义而富且贵,可以为人生导师矣。

(二)

想打“谢谢你们”,打成“血洗你们”。感觉不错。

(三)

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而且将会在社交网络里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

(四)

遇害之后警方第一时间得出结论:“社会关系简单,排除情杀、仇杀、财杀。”

是不是比被害本身还惨,猴猴惨!

(五)

维基百科还有吴语版。

“侬啊会得话吴语?吴语是汉语族里向个一种语言,历史猴长。”

猴——吴语官方指定书面专用程度副词。

(六)

父母发现蛾子/女鹅观看限制级文艺作品的震怒,不是来自于孩子太小了,而是孩子已经不小了。

他们奋力拦截,好像黄河大决口处的沙袋。

“浪潮。爸。时代步伐不可阻挡。你们这代人完了。精神上完了。”

%e6%8d%82%e8%84%b82

(七)

许多质量投诉的根本原因是相关消费者并没有在使用前问过自己这两个问题:

闺蜜含糖量多少?

男票多少钱一张?

受戒

汪曾祺的《受戒》,多年来反复看。隔段时间就会想起里面的文字:对话,白描,拟声词。忽然一天,有个从来没造成过这种“萦绕感”的句子出现在头脑里,好像一只陶埙竟然从水底慢慢浮起,发出汩汩乐声。我被深深打动——

“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这是正文之后做的交待。

六十岁的汪曾祺,写十七岁时的一个梦。

《受戒》开头两段话说: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明海也是十七岁。

我向来记得那句关于梦的陈述,但从没主动去体会它的意义,直到它穿透隔膜来到我脑中。让我着迷的,不是明海与作者身份的重叠,而是梦境的永恒。

“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梦中的感觉,一旦记住,就经久不灭。时常细若游丝, 也必如雪崩再来。

我有时努力回忆某个梦的细节,从前的许多梦历历闪回,关联而各异,像流沙、潮水、湿雾,以各种形态、触感、力度将我置于其中。这让我不安:它离生活的真实很远,甚至没有可识别的面孔;它垄断了我的睡眠,现在又来侵袭我的清醒时段——从现实中抽离的体验难以抗拒。

想到汪曾祺在几十年中也没有把小和尚的心乱消磨掉,最终还要细细写来,我除了觉得可爱,也少了些不安。

不知道《受戒》里除了故事主线,还有哪些来自四十三年前的梦。有很多可能是作者对旧日实景的描写。但梦必有场景,单是情节难以构成回忆。最后一段,我愿意猜来自少年梦中。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斑斓,潮湿,听觉丰富,充分溶解的植物气味,温软的缠绕感。没有人,没有“我”,时间的弧度以水鸟翅膀的振动丈量。

附:《受戒》全文

无题1

The Sopranos, 想朗读并背诵以下台词100遍。

Dr: Do you want to tell me what you’re thinking?

T: Believe me, you don’t want to know. (Pause) You want to know what I’m thinking? Seriously? I’m thinking I’d like to take a brick and smash your fucking face into fucking hamburger.

Dr: Okay.

T: I’m not – don’t worry. I know I broke your coffee table and it’s not gonna happen again. You asked, I told.

Dr: But you’d like to smash my face.

T: Not really. It’s just the way of describing how I’m feeling.

Dr: Do you think making hamburger out of me would make you feel better?

T: Mother of Christ, is this a woman thing? You asked me how I’m feeling. I tell you how I’m feeling. And now, you’re gonna torture me with it. I don’t know who the fuck I’m angry at. I’m just angry, okay? (Pause) Why the fuck am I here? I even asked to come back. I got the world by the balls and I can’t stop feeling like I’m a fucking loser.

Dr: Who makes you feel like a loser, your mother?

T: Oh, please, we wasted enough oxygen on that one. It’s everything and everybody. I see some guy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you know, with a clear head. You know the type. He’s always fucking whistling like the happy fucking wanderer. I just want to go up to him and I just want to rip his throat open. I want to fucking grab him and pummel him right there for no reason. Why should I give a shit if a guy’s got a clear head? I should say “a salut”, good for you.

Dr: Let’s get back to smashing my face.

T: Jesus Christ. Ahhhhh!

Dr: No, I think it all ties in!

T: Alright. Sometimes I resent you making me a victim, that’s all.

Dr: I make you feel like a victim.

T: Yeah.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came here? I said the kind of man I admire is Gary Cooper, the strong, silent type. And how all Americans, all they’re doing is crying and confessing and complaining. A bunch of fucking pussies. Fuck’em! And now, I’m one of them, a patient.

Dr: Your parents made it impossible for you to experience joy.

T: Yeah, see? There you go again.

Dr: You said yourself you’re not the happy wanderer.

T: Well, I’m more like one of those assholes than I am the fucking jerkoffs and douchebags I see leaving this office.

偶然听了 George Carlin 的 Life is Worth Losing 开场白,也想朗读并背诵100遍。纯粹出于贯口的感染力。

“I’m a modern man. A man for the millenium. Digital and smoke free. A diversified multicultural postmodern deconstructionist, politically, anatomically, and ecologically incorrect. I’ve been uplinked and downloaded, I’ve been inputted and outsourced. I know the upside of downsizing, I know the downside of upgrading. I’m a high tech lo-life. A cutting-edge, state-of-the-art, bi-coastal multitasker and I can give you a gigabyte in a nanosecond. I’m new wave but I’m old school and my inner child is outward bound. I’m a hotwired, heatseaking, warmhearted cool customer, voice activated and biodegradable. I interface with my database and my database is in cyberspace, so I’m interactive, I’m hyperactive, and from time to time I’m radioactive. Behind the eight ball, ahead of the curve, riding the wave, dodging the bullet, and pushing the envelope. I’m on point, on task, on message, and off drugs. I got no need for coke and speed. I got no urge to binge and purge. I’m in the moment, on the edge, over the top, but under the radar. A high concept, low profile, medium range ballistic missionary. A streetwise smartbomb. A top-gun bottom feeder. I wear power ties; I tell power lies; I take power naps; I take victory laps. I’m a totally ongoing bigfoot, slamdunk rain maker with a pro-active outreach, a raging workaholic, a working rage-a-holic, out of rehab and in denial. I got a personal trainer, a personal shopper, a personal assistant, and a personal agenda. You can’t shut me up, you can’t dumb me down, ’cause I’m tireless and I’m wireless. I’m an alpha-male on beta-blockers. I’m a non-believer and an overacheiver, laid-back but fashion foward, up front, down home, low rent, high maintainence, supersize, long lasting, high definition, fast acting, oven ready, and built to last. I’m a hands on, footloose, knee-jerk headcase, prematurely postraumatic, and I have a love child who sends me hate mail. But I’m feeling; I’m caring; I’m healing; I’m sharing; a supportive, bonding, nurturing, primary caregiver. My output is down, but my income is up. I take a short position on the long bond and my revenue stream has its own cash flow. I read junk-mail; I eat junk food; I buy junk bonds; I watch trash sports. I’m gender specific, captial intensive, user friendly, and lactose intolerant. I like rough sex; I like tough love; I use the f-word in my email, and the software on my hard drive is hardcore; no soft porn. I bought a microwave at a minimall; I bought a minivan at a megastore. I eat fast food in the slow lane. I’m toll free, bite size, ready to wear, and I come in all sizes; a fully equipped, factory authorized, hospital tested, clinically proven, scientifically formulated medical miracle. I’ve been pre-washed, pre-cooked, pre-heated, pre-screened, pre-approved, pre-packaged, post-dated, freeze-dried, double wrapped, vacuum packed, and I have an unlimited broadband capacity. I’m a rude dude but I’m the real deal, lean and mean, cocked, locked, and ready to rock; rough, tough, and hard to bluff. I take it slow; I go with the flow; I ride with the tide; I got glide in my stride; driving and moving, sailing and spinning, jiving and grooving, wailing and winning. I don’t snooze, so I don’t lose. I keep the pedal to the metal and the rubber on the road. I party hardy and lunchtime is crunch time. I’m hanging in, there ain’t no doubt, and I’m hanging tough, over and out.”

Listen to Me Marlon 里听到马龙·白兰度的自我剖白,更加爱怜(管他轮不轮得到我。)

It took me a while to realize, you gotta be your own analyst. Unless we look inwards, we will not ever be able to clearly see outwards. Nobody is born evil. Most people are simply getting over bad emotional habits established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ir life.

screen-shot-2016-04-13-at-7-32-47-pm

screen-shot-2016-04-13-at-7-32-52-pm

screen-shot-2016-04-13-at-7-32-56-pm

Trespassing Bergman 里听到资深迷弟描摹英格玛·伯格曼的晚年,更加爱怜(管他轮不轮得到我。)

His cock was a big problem for him. He was constantly horny. Even as he got older and older. So we can assume that the old Bergman, and this I want you to include, sat here and masturbated like crazy. Everywhere in his monastery on Faro, in his great libraries and in his home theater. This power figure in Swedish cultural life, sat there jerking off like crazy. He has said so himself, that it was difficult to grow old and still be just as horny. So I imagine he must have masturbated a lot. Anything else is unimaginable.

哭哭。

12/04/2016 更新:

但不是将白兰度、伯格曼作为男人来爱怜,只是人,具体来讲只是作为人的某个角度。尽量不去迷恋,也不为难以产生迷恋感而疑惧。

(没有愿望达成的)一个梦

班里组织中秋晚会。

老师统计谁要玩游戏,我报了名,隐隐有种能跟喜欢的人一起 party 的期待。

我快速看了眼名单,没有比尔。

大家听完老师讲话,躁动起来准备 high. 有同学问我要不要一起玩,我说要先去洗手间。

不知怎么端了一杯酒在手里,绿色,大概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满。我去加冰,流出来一些水和少量冰块。现在杯子一半满了,从上到下呈现出透明到翠绿的过渡。朋友的酒是另一种颜色,装在锥形瓶一样的玻璃小瓶里。

我在洗手间磨蹭半天,在镜子前站着,不是在化妆。洗手间是很旧的陈设重新粉刷的。

出去之后门口有两三个同学在等我。我们往教室走,刚一进前门,看到一个 MC 在讲台上问大家问题,台下密密麻麻的人。MC 一吼,台下齐刷刷作答。

我说,问题不是老师刚问过了吗?

可能怕刚才有人没在,朋友说。

教室没开灯,只有一束追光扫来扫去,忽然扫到我这里。我感到我的脸强力反射了一部分光线。

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人群中的比尔看到了我。他随即背过身去,剩一个白色上衣的背影。但是在强光的炫目之下比尔可能只是我一个幻觉。

我被环境中不均匀分布的压力的综合作用推着走,回到自己的座位。课桌不是一张一张分开的,而是左中右三组。我的大概在中间偏左后。

一个男生笑咪咪的看着我回位,非常谦和有礼。他和我一排,是个老好人。我记得我和他中间隔一个人。

我回头问朋友,你要进去坐吗?她示意我去。我挨着笑咪咪的男生坐下,感觉不太好,大家都坐得太规矩了,完全没有开趴的气氛。

朋友去教室左后角和另一个朴素女生讨论问题,又忽然跑过来问我,你有没有白糖?我们做那道题需要白糖。

我很生气,手伸进书包胡乱一摸:没有。你要不就找别人借,反正我是没有。你非得现在做题吗?

她很着急,又茫然,似乎没觉得向别人借是个办法。她的着急让人烦躁。

我再次告诉她我没有,你看着办吧。

她颓然回到座位,在我旁边摊开习题,说只熬到十二点多就结束。

我抬头环视,大家都在讨论题目或做卷子,连比尔也是。但这可能是我的推测,我不一定有勇气直接在人群里搜索他。

我很生气,就是不愿意学习,感觉被一群人骗了,老师和同学。我是断然不会留下了,快速收拾好书包,推开朋友走了。

在夜里往校外荒凉的停车场走。过马路的时候,驶来一辆没装车窗的吉普,司机带墨镜,头发半长,高晓松的脸型。他往学校拐弯,车速慢慢降下,头略伸出,盯住我的方向,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主意向我过来。

我忽然想起独行女生半夜被劫掠的种种,吓得跑到路的另一侧,向开过来的另一辆 SUV 招手。SUV 大灯刺目,司机也并没减速,但吉普男看我铁了心要求救的样子,扭头开走了。

我还是害怕,往停车场走在沙石路上也没有安全感。停车场里一些男人走动,也不是刚停了车,也不是要开车离开。有的似乎住在停车场周围的窝棚,这里就是他们的生活区。

我在沙石、杂草、几乎不见的停车线和场地外缘走了两趟,没有我的车。我又到连通着的另一个小停车场看,没有。最后一个,略远一点的,我走上坡去查看,也没有。

我开始心慌,努力回想自己把车停在哪里,毫无印象。迎面遇到一个学校管理方面的女人,看起来盛气凌人,我问她怎么回事。

她说,停车场的人不满学校对车辆的管理,觉得没有自治权,拿我的车说事,拖走了,如果想要回来得到某某地点提车。

我语气不好地问她:你是说我的车被拖走了?

她:嗯。

我气得扭头跑了,不忘回身愤愤说声谢谢。

回到第一个停车场,我对一个坐在窝棚前面、管理人员模样的背心老头说,我刚刚找了几遍,发现车不见了。

他心不在焉地说,猫找到了,找到了。没有看我,手上一边胡撸了两遍肥猫。

我说,不是猫,是我的车,学校的人说是被拖走了。

老头说,哦!是的。拖走了。他们检查你车的时候把车门重重摔了两次,我看不下去。之前也是,老是粗暴对待你们的车。

我说,没错,设立各种标准把想人拒之停车场外,还经常随意弄开车门检查,把你车里的东西搞坏。

老头说,所以我们叫人把你的车运走,给他们个下马威。

说话间,我环视停车场,远处的杂草灌木丛窸窸窣窣,一只马一样大的鸵鸟一探一探地走过去。

我站在停车场里,想要找自己认识的车或人载我回家。忽然想到这样成功几率太小,于是走到路边,这样去往三个停车场的人我都能瞧见。

午夜的星光下稀稀拉拉有人从学校出来,我仍然带着热望,觉得比尔一定能在其他人出来之前接上我。

这其中隐含的一厢情愿包括:比尔一定还没走,比尔一定有车,比尔的车一定停在这里。以及……

我在这情愿中抵达了无意识的深处。

(为了不方便区分,我打算把所有梦里的男主角都叫做比尔。)

记一次愉快的家庭视讯通话

北京时间2016年9月17日上午,天气晴。

美东时间2016年9月16日晚间,天气也晴。

通话双方:爸妈,我。

对话顺利进行。席间,我爸谈到:

前两天看了《断背山》。我原来知道是讲同性恋的,我很抵触。但是我想着多了解一下不同文化吧,结果看完发现,根本不像我原来想像那么恶心,拍得太好了!感情非常真挚,对亲情的表现也很细腻。结尾的时候很感人。

我:(心想你难道要讲 Ennis 抚摸 Jack 的旧衬衣泪眼婆娑说 I swear??)

爸:女儿说自己要嫁人了,他爹表现得很含蓄。

我:对,想吓唬他闺女说不去婚礼了。

爸:我有的字幕没跟上,大致意思是他说自己独居,怕丢了工作,到时候正好要出远门放牧……但转头就祝女儿幸福。感人。

我:嗯!(依然处在我爸主动提起《断背山》带来的恍惚之中。)

爸:编剧太厉害了,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太到位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一点也不龌龊。

妈:(此时尚在画面之外)我现在对同志的感情完全能接受。

爸:包括李银河现在的伴侣,也是个女人,原来是她粉丝——

我:(仍处在我妈的表态带来的惊讶之中)大侠。

爸:——对,她们之间的感情我觉得就很美好。

我:(提高声音以使画面外的人听到)我妈的态度什么时候转变的啊?

妈:(进入画面)啊?哦,我也就是看了很多文章啊,媒体报道啊……

爸:我跟你妈说过,我原来年轻时候一起玩的里面就有同志。晚上住别人家,半夜发现他抱着人家脚在啃……

我:你跟我也说过。恋足癖嘛。也是李银河说的,只要能找到一个愿意跟他这样(玩)的人,就没问题啊。

爸:还有个人,你跟他见面握手,他就缠住不撒开,还用指头挠你的手掌心。

我:(好想笑哦……)就是有点“癖”嘛。同志也是见到喜欢的人才表现出来啊,这俩人可能对谁都想这样。

爸:也不是,像挠我手那个,他对别人就不这样。

妈、我:可能别人不好意思说啊!

爸:哎呀,我们几个伙计在一起说话,我问,那个人对你们是不是这样?别人都说没有嘛。

妈:哈哈哈,那他就看上你了。

我:嗯,试探你会不会也是,哈哈哈!

爸:我觉得这个事可以接受,但它还是不自然。

我:什么叫自然?科学家很早就在人类以外的种群发现同性性行为了,企鹅啥的。按说这违反种群繁衍规律啊,但它就是存在。这就是自然界。

爸:嗯……但我还是觉得……

妈:我觉得我可以理解他们的感情,《断背山》我早就在电影频道看了(此处掌声感谢 CCTV-6),拍得很好。人家只是跟咱们取向不一样嘛。

我:对啊。我有俩好朋友,她们就是一对儿,还是异地恋,一个在A市,一个在M市。俩人都是好女孩儿。

爸:你不是说你高中有同学也是?那个***?

我:哎呀不是她,是别人!

爸:(非常执着地)我怎么记得你说……

我: ……我还问过我朋友,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女生的。有说幼儿园,有说小学,连青春期都还没到,你说这找谁说理去?天生就是这样啊(其实管他先天后天,喜欢就喜欢了呀。)

爸:那她们对异性排斥吗?

我:排斥说不上,但也不感兴趣。

爸:那比如说,有男生表示好感,她们会接受吗?

我:当然不会啦!(说完忽然想起其中一人高中交往过一个男友,不过已是前尘往事。)

爸:哦那她们是比较纯粹的同性恋,还有人是双性恋哩。

我:(……………………)美国不是从去年同性婚姻全国合法嘛,但是还有好多人,特别南方的,内心其实不接受。有些教堂现在还会讲同性恋是罪,违背上帝的旨意。

爸:嗯,没那么容易接受。

我:但是美国这些年来对同性婚姻的支持率一直在上升啊,一代比一代接纳程度更高,各方面力量像是同志运动、媒体报道、立法进步……

爸:社会的包容程度越来越高了。

妈:你像我们那时候,谁听说过这种事情啊。现在……

我:我一直没什么偏见,身边一直有这样的同学(我没有讲,从小学就有……)有的也是很好的朋友。前段时间其中一个女孩儿忍不住跟爸妈说了实话……

妈:出柜了嘛。

我:对对,然后她爸妈就受不了了,反应特别激烈。

爸:那肯定。

我:(不由得想起多年前我爸在网上做问卷,被问“你能接受自己的子女是同性恋吗?”他咕哝了一句,“那绝对不行。”)但是现在慢慢平息了,虽然还会催她找男朋友,但是已经平和很多了。

综上,见到爸妈完全不回避这个话题(而且是我爸主动提起的),我不由得想搞个大新闻,哦不,揭露一个大幂幂。——不是我,不要想了。

我对爸妈讲:

就教我新闻课的那个教授,她是女的,六十多岁。她从来不在课上谈自己的家人孩子。像她这个年纪的老师都还挺喜欢讲的。我就有点怀疑。后来学期末,她叫班里同学到家里聚餐,邮件里写:欢迎来我和***的家。“***”是个女人的名字。这下我就知道了,我老师也是同性恋。在她家的时候,我问她爱人,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她爱人说,她们三十岁左右认识的,那时候住在波士顿。波士顿早先就批准同性婚姻,但她们心想,谁要搞这种俗套!就一直没领证。后来搬到佐治亚,发现这儿不能结了,气不过又跑回波士顿把婚结了,才回来。她爱人很好。我也特别感谢这个老师,她帮了我很多,而且在她的领域特别特别优秀,我很佩服她。

(完)

一些背景:

前几年我妈跟我提起,某个阿姨的儿子是同志,阿姨们都知道,只有这个当妈的还蒙在鼓里,或假装蒙在鼓里。

我妈还讲过,我家对门的那个儿子是 jī (我楞了:鸡???),是同志。原来我妈说的是“基”……简直不知从何纠正。

我爸以前也提起过这个话题。我告诉他我有同学就是啊。他说,那你可别去找她玩,她再把你怎样了。我说,人家只是同性恋,又不是色情狂……我爸:哦,有道理。

还有,我爸妈是不是怀疑我?????

推荐阅读:

从《死侍》到《星际迷航:超越星辰》: LGBT角色们仍被锁在柜子里

Louie S3

一想到竟然有 Louie 第三季这么好看的剧,就开心。

有人说:太好了,我都不敢评价过高,生怕你会失望。

同意。但我必须诚恳地说出我的喜欢:我甚至都不想看第二遍,生怕折损了第一次看时的感觉。

就像路易形容对斯嘉丽·约翰逊的无与伦比的喜欢:我甚至都不会对着她撸。

很容易把 Louie 叫做喜剧。大概因为路易在剧里的角色也是喜剧演员,像低配版的他本人。有些集以 stand-up 开始、stand-up 结束,像宋飞正传的格式。

不过大部分时候,根本不为了笑。

screen-shot-2016-08-14-at-9-06-33-pm

---以下含剧透---

我很喜欢 s3e3, 一种(直男间的)亲密感危机。路易在迈阿密结识了个很好的小伙儿, 为了能和他多玩两天,改变了原定行程。小伙儿委婉地表达了疑惑,路易想解释又不知从何说起,两人云遮雾罩地推挡了半天,原地解散。

随后我做了一个梦。我是男的,有一个好基友,我俩在海里游泳,像路易和小伙儿一样。我们偷偷潜入敌人船上,被发现后又跳回海里,刺激又自由,毫无顾忌。这种感觉怎么讲,但愿长梦不复醒吧。

路易的好感不总是无疾而终,s3e5 的大部分就关于他人即天堂。“她”解放了路易,如你生命中许多人解放过你。

“真理总是先惹毛你,然后解放你。”解放你的人也一样。珍惜不可重复的体验,感谢解放过你的人。

我没能力形容这一集的好。最后夜深了,她和路易爬上某个楼顶,城市美丽。她坐在大楼边缘却让人安心,有大欢喜的神采,散发光芒。

如果停在这里,e5 就是一集童话,她就是天外飞仙。

但还没完。周遭世界猛然聚拢,她坍缩成她自己,重新出现在此时此地,受了钝痛,像梦醒的最后一重。惶惑的表情从她脸上浮现。

为了这个表情,我爱死了这一集。

S3e7, 路易再一次正面遭遇人到中年。

路易在电视机前翻台,翻到喜剧频道,八十年代节目回放。只见年轻的路易 C.K. 走上台,英姿勃发,生命指数五颗星。声音由于想要压住场子而故作深沉,但本质是在一桩紧致结实的身体里共鸣。

他说,“I have red hair.”

简直“是挑事儿啊。路易打开笔记本的前置摄像头:惨淡肥脸,头发褪色且退后。不远处电视屏幕上那个小伙儿还在继续表演年轻真好。

以上是 e7 中间的一个微小情节,连接了两段不相干的故事。有时一集看过之后让我反复想起的就是这些细节。

S3e9 里面路易家闹了一场乌龙。警察忙了半天结果什么事没有,路易赶紧道歉并掏出点零钱想要递过去,警察瞪他一眼走了。

给小费被拒的尴尬,我也遇到过。看了这段之后舒心多了!不识相的人那么多,我只是其中一个……

路易在 s3e13 没有预谋地飞到了北京,寻找长江(??)他出现在红星二锅头的广告牌前(和张铁林同框),他来到朝外大街,胡同,菜市场,他被好心人用河北牌照的三蹦子带到郊区的一条小河沟。

screen-shot-2016-08-14-at-10-08-20-pm

剧中的路易很少耍嘴皮子,很多笨嘴拙舌,捉襟见肘。想听笑话?看 stand-up 好了。Louie 的重点不在嘴皮子。

剧情设计有时特意阻碍了语言的功能。比如 e13,被问路的中国老大爷看到路易胡乱比划,干脆带他打了几招太极。在第四季中这种探索走得更远——路易遇到一个来自东欧的女人,两人语言不通,没给巧舌如簧留下任何余地。大量的无台词段落、无效沟通情景。

这样,在看到他真心实意的自我推销、豁出去了的谈笑风生、放下戒备的嬉笑怒骂还能起到作用时,你会特别高兴。

这是熟脸客串最多的一季。E6 的罗宾·威廉姆斯,e7 的 Sarah Silverman(常客),e10-12 的大卫·林奇,大下巴,Chris Rock, 苏珊·萨兰登,宋飞,还有 The Wire 里的 “shiiiit” 哥等等。

screen-shot-2016-08-14-at-8-57-21-pm

在 Louie 中寻找熟悉感并不容易。除了路易自己,再没稳定的主角。这首先有一份独角戏的孤独感。我好像没看过其他单一主角的剧。两个小女儿出现的集数大约一半,红颜知己 Pamela 只是偶尔主场。人物流水一般来了就走,有的就此消失,有的还会回来,更有的刚回来嘎嘣就死了。

连父母都是陌生感的来源,无论是第一季里面不加铺垫直接出柜的母亲,还是因为路易无法面对而从没露面的父亲。路易拒绝以和解作为结局。

S3e8, 路易在去波士顿看望老爹的途中,导航仪开口说话了:“在胡桃街左转,去你爹的房子。你错过去你爹房子的路口了。为什么你在这事儿上跟小弱鸡一样?他是你爹。又不是说他摸过你鸡鸡还是啥的。……你干嘛对我吼,我压根儿不是真的。”

神来之笔。超现实段落很多,让你时常体会生活的失控感。而失控感又很现实。

我们把圆满的结局叫做俗套。季终,在一户京郊农家的小饭桌上,路易脱离了在纽约公寓的被窝里独自跨年的惯性,被异域的热情环绕。俗不俗随便吧,路易开心就好。

Citizen X & Young Frankenstein

因为甘肃白银案,有人推荐电影 Citizen X, 从前苏联延续到苏联解体的连环杀人案。整个侦破过程与其说是跟杀手斗智斗勇,不如说是跟官僚集团博弈。有些细节看得一脸苦笑。

负责案件的长官既迎合体制,又反讽体制。比如他对想破格从上级争取办案资源的探员讲:

The strength of a bureaucracy is measured by its ability to resist giving anyone special treatment.

官僚体制的强悍之处正是体现在它拒绝给予任何人特殊待遇的能力上。

这么看来,这届官僚不行啊。

3_Fotor

你们说,杨先森的待遇吼不吼哇?

片子里,探员抵挡不住各方压力崩溃了。还是那位直接长官,为了保护探员,给他安排了一出“休假式治疗”,literally——

I have arranged for him to take a vacation at a rest-cure.

当然,这和当年享受此待遇的王立军的处境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用词的惊人一致真是太太太有趣了。

xinhua

20130825123047576

记忆犹新。尽管从没耽误过删贴,那仍是微博一去不返的黄金时代。扯远了。

刚过去的8月29号,Gene Wilder 去世了。听名字我不知道是谁,看到照片之后简直想笑。

4

14年平安夜,回到住处,胡乱换台,看到有播 Young Frankenstein, 意外笑裂,睡意全无。主演就是这位Gene Wilder. 后来知道编剧也有他。

喜剧效果在看过 Frankenstein 和 Bride of Frankenstein 等基础上更佳。恶搞疯了,编剧完全值得被大喊:“你神经病啊!!”

6

最喜欢当时的感觉。身体累得想躺尸,脑子忽然被摇醒,卷入一场喜剧,大笑,感叹为什么这么好玩儿,进入后马杀鸡时段的放松舒泰,才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