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比赛

这部分是一月初写的:

2019 年看了 100 部左右电影,不包括戏剧放映,影院看的大概一半,和去年基本持平。

作为淘票票钦定长宁区(虽然我不住那儿)排名 325 的观影达人,新年第一场去看匈牙利影展。

映前放了新版反恐宣传片。第一个场景是口罩人想买刀具,拒绝出示证件,老板报警;第二个是口罩人住旅馆,登记时证件有问题,前台报警;第三个是口罩人背着大包和人擦肩而过,包里丁零咣啷,行人也找警察反映情况。回来找了下详细介绍,原来行人是“红袖章”,口罩人包里露出了刀柄。我看了两遍宣传片,都没注意到这两点。Anyway.

前两天看 Richard Jewell, 竟然就是宣传片里红袖章那样的角色,且英雄。好些人觉得片名翻的不好,《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长且拗口,就出主意改名:《恐袭谜案》《洗冤实录》《进击的肥宅》《被夺走的特百惠》……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亚城好人》。

说回匈牙利影展,看了六部。

《无望的人们》,脏毛外套,毛毡帽,囚犯。

《红军与白军》,票上写的《红与白》也不是不可。但是全片中文字幕翻成“红队”、“白队”,过于可笑。苏维埃红军也不能提吗?难道因为红军在片子里强吻了女人?历史消解成一场拔河比赛。

《爱》,非常喜欢。开头恍然觉得像伯格曼电影。人间温情与政治凛冽,因为前者人才能survive后者,or not.

《保罗街小子们》,喜欢。人的社会化如此直露,到最后又如此虚妄,仿佛故意把严肃的运动或斗争“矮化”为少年版,血白白注入历史长河。Are we a joke?

《领养》,结尾想起《毕业生》,you lovebirds are finally together and then what? 那几天听 podcast, 因为《毕业生》的编剧 Buck Henry 去世,回放了他之前的访谈,说当年结尾引起争议。我喜欢这样的结尾,fucks you up. (P.S. 后来终于把 500 Days of Summer 看完了,不喜欢,但是看到里面引用了这个镜头。)

《漂流》,后面睡着了。海边的部分,身体自然舒展,这种感觉也存在于 80 年代国产电影。现在流于 over-sexualized, 或者相反,dead meat.

终于读了 Arrival 的小说,又看了遍电影,才想起之前没看完电影(《八部半》的半)。还是觉得这个概念有点玄,不过不玄还是科幻吗。读着读着才明白将来时和过去时穿插的叙事是怎么回事,不知道中文怎么翻的。

终于看了《婚姻生活》,太丑陋了,再次被伯格曼引起生理恶心。完全不想看《婚姻故事》。


疫情分割线

重温了《异形2》《普罗米修斯》,新看了《异形3》和《异形:契约》——怪兽好啊,看得见摸得着。还看了介绍怪兽电影发展的纪录片,里面一个观点第一次听到,异形之所以普适性吓人是因为吻合 rape 恐惧,无论男女,都可以入侵“致孕”,抱脸虫的设定就像无法解除的 face-fuck, 男人的终极噩梦。异形的变种太多,看电影的时候多少有点疑惑,今次略微了解一下。

家里电视能看的老片还不少,令我又投入汤老师怀抱。先看了 Warriors, 美其名曰跟着运动,我全程踩着健身垫,看到最后我妈哭了,试问谁能不哭,我解释说我已经哭过了(事实上很多次)。隔两天又看了 Mad Max 4, 汤老师摘掉面罩之后,我问我妈认出来了吗?我妈茫然。我说是前两天那个搏击片里的弟弟。她说,哦,这娃瘦下来还挺帅的,那个片里壮得吓人。我内心:怎么着都好看!!!!

《帕丁顿熊2》(1 我也没看过),我妈本来快睡着了,后来跟我一块儿看得挺开心,甚至我爹也加入了,这就是合家欢电影的力量吧……

《醉乡民谣》原声碟听了不知道多少遍,第一次看片子……我还是 stick to OST 吧。

还看了一些更不重要的。很久没跟家人在家里这样看电影了,不一定 100% 愉快,但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