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写不出来。
Month: November 2019
Glory be to 时代
大部分是建国七十年影展的选片,影展里 80 年代的几乎都想看,看到的几乎都喜欢。基本都是夏天看的,又拖到现在才写。
关连长(1951)石挥
北京电影资料馆的拷贝。13 年第一次去资料馆就是看石挥的《艳阳天》。当年看完写到:“石挥的表演真是迷人。不管故事反映了什么黑暗的世道,电影散发的那种明快的气质太可贵了。舒服,不矫饰。”
《关连长》也有今日国片再难见到的赤诚、明快、直爽。后半太拖沓,太唱高调,这样的作品都要被批判成另一种方向,无法可想。胤祥短评说得妙:石挥最大的一个“政治错误”在于颠倒了方言和普通话的特权地位,换言之,讲方言的关连长不是“歪曲”而是“僭越”。
片子前半对“同志情谊”的表现在当前语境里显得滑稽,知识分子的“精致”与关连长们的“大老粗”、“弱柳扶风”与“舞舞喳喳”的对照流于刻板。
当天连映的还有《我这一辈子》,没买票。以前在电脑上看过,不忍心再看。以及想到还没看过的石挥最后一部作品,《雾海夜航》,名字简直是现实的直喻,令人唏嘘。坦荡之人既不能坦然无惧也不能放荡不羁,他们想不明白。
周末情人(1995)娄烨
看过几个月之后基本忘了,当时也没有很打动。贾宏声的气质是好的,但差不多得了。特别他的长相老让我想起来成龙,就有点别扭。
映后马晓晴跟观众交流,有点点神经质,说起自己当年胖死了,但也说“我当年算得上家喻户晓”。我想说当年多好,胖妞还能演主角,几个帅哥追着喜欢。
电影人(1988)丁荫楠
颠覆性牛逼。介绍说是中国版《八部半》,看完发现并不过誉。(我感觉)只要文本意义上的叙事过得去,能不能制造让人沉浸的氛围、情绪、体感才是优秀和牛逼之间的区分度所在。《电影人》的澡堂,海边,摄影棚,宾馆,导演的屋子,梦境的夜晚,每个地点的温度、湿度、气味、空间感都非常强烈。可感的才是可记忆的,是能被唤醒而难于高保真描摹的记忆,像梦。
黑炮事件(1985)黄建新
当年 YouTube 看过,看得不太仔细。时代的作品,无需多说。就像黄建新后来拍的片子,也是时代的作品。Glory be to 时代。
错位(1986)黄建新
同当年 YouTube 看过且不太仔细。跟《黑炮》也是两场连映,视觉上更表现主义。
孩子王(1987)陈凯歌
视觉好看,顾长卫真有你的。文本信息太直露。
野山(1986)颜学恕
贾平凹小说改编,故事和表演自然饱满,非常好看。八九十年代的电影里是有情欲的,也就是有人性的。
农村故事如今在主流院线几乎已经隐形,设定在农村的当然有,但很多的内核并不农村,是套了农村壳子的类型片,不由得又想起郝杰。
自《人・鬼・情》后又见徐守莉,面容跟陈冲和刘晓庆都有点像。
老井(1986)吴天明
视觉好看,老谋子真有你的。
最震撼的地方之一是片尾出的死于打井的人名,世世代代。这样的故事没有疯子是不完整的,如果说傻子是旁观者,空白对照,免责,那么疯子就是寓言,命运的另一端,未能免责的终极代价。如果不结束,每个人终将非疯即傻。
青春祭(1985)张暖忻
非常美。
北京,你早(1990)张暖忻
非常好看。王全安年轻时候过于可爱,可可爱爱,要我我也喜欢(才不喜欢贾宏声)。映后放了一小段他在国外录的视频,向观众致意,今昔对比过于强烈,我内心为一个好小伙儿的流逝而哭泣。
不是青春公路片,是公交片。当年的风貌,在被记录下来的时候也是当下,到现在是往日不可追,谁看了不会忧郁又甜蜜地怀旧,那样的商厦我都还记得。
映后马晓晴又来了,说了很多。张暖忻和老公李陀。编剧唐大年。两个男主角。89 年的往事,具体说的什么事我也忘了,没趁热记下来。
乌鸦与麻雀(1949)郑君里
民生多艰。电影人身后的历史更沉重。
遗憾的是下面三场我错过了,开心的是票分别给了两位朋友。事后问了问朋友们的观感,辑录如下。
背靠背脸对脸(1994)黄建新
朋友 Z(接连三次感叹“太敢拍了”):
超级精彩!太敢拍了,体制内写实作品。就是剧情片,我也没想到效果奇佳😂😂😂
故事就是主角在地方文化馆当了三年代理馆长,想转正当正科级馆长。也算是群像电影,相当敢拍,敢说话。看得出二十多年前的官场,跟现在完全没差,时代在变体制的内核一点没变。
正好我在看《大江东去》,看到宋运辉“黑化”上位那一段,两部写实作品的叠加冲击,更酸爽了。我看的小说,据说剧版《大江大河》只拍了三分之一,后面没那么伟光正了之后估计很难过审。
据说这部《背靠背,脸对脸》拍出来比小说原著效果好。很敢拍,这样的电影值得被留存下来好好欣赏。
……这场观众结尾也是自发鼓掌,等片尾字幕放完了再来第二波掌声。
朋友 F(感到强烈男性视角):
《轮回》,让我很迷,(我:当年的实验电影吧)是的,看得我起鸡皮疙瘩。
我感觉,这两部电影,都是很强烈的男性的视角,《顽主》里面仅有的两个女生的角色,都……
(我 :发坛子颁奖真的笑死……)是的!笑死我了。走台那部分我挺喜欢,牛鬼蛇神,一锅炖。
这两部电影里的情节和台词还是可以看得下去的,不像现在的电视剧和电影。(我:毕竟改编自王朔啊啊啊)两个都吗?(我:是的,直男癌本癌)感觉到了,这个是不是只有女生能感觉到😂
雷汉刚出现的时候,我觉得好像韩庚,长得太秀气了,《轮回》里面的男主。电钻钻腿那块,也是我的心理阴影😂
Screening before screening
映前必审,所以上海的戏剧高清放映没有了。《顽主》里街道大妈怎么说,“都听清了不?听清了就执行。”
去年看了两部,后悔没有多看,尤其可惜没看到卷福版 Frankenstein.
《哈姆雷特》 NT Live 卷福版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NT Live 乌姆里奇教授版
今年看了这些,已经成为日常期待。
《第十二夜》 Globe 性转版
《国王与我》 渡边谦版
《萨勒姆的女巫》 Old Vic
《女王召见》 NT Live 海伦·米伦版
《费加罗的婚礼》 The Met
《茶花女》 The Met
《茶花女》 ROH
《安娜卡列尼娜》 莫斯科轻歌剧院
《浮士德》 ROH
《阿修罗城之瞳》 GEKI×CINE
《我的儿子们》 NT Live
因不可抗力被退票的两场:
《蛮幽鬼》 GEKI×CINE
《天鹅湖》 马修·伯恩男版
有空细写。
无题14
内含流水账。
(一)
买了一份宁波烤菜心,吃了一口昏古七,跟美农的 collard greens 简直灵魂相通。烹饪技巧:you just cook the shit out of 绿叶菜 with a gallon of 食用油。
(二)
我记得原来填心理健康评估表有道题关于妄想症,大概是 Do you feel that you are being tracked, followed, or watched? 不知道现在删了没,当时就想提意见,毕竟这他妈描述的不是事实吗。
(三)
烤鸭师傅在一桌子客人面前切到一只骨骼清奇的鸭子,哪能办,原先刀法不好使了,怎么临场发挥,有没有应急预案。
(四)
梦到夜里逛游乐场,几个人抬头看到天上各处散布月亮,数了数九个,其实只是比星星大的不规则亮斑,一直在变幻隐现,有几个形成一簇,银光闪闪好像我在宜家看到的装饰灯,so domestic and celestial at the same time it felt heart-warmingly eerie.
(五)
以前觉得不喜欢大叔,喜欢同龄人。不喜欢大叔主要因为不想处于权势的下风,而且年轻才让人激动。但是当了十年成年人,同龄人的年轻消退得差不多了,所谓成熟感让很多青涩可以掩盖的缺点显得讨厌——因为缺点大概率已经被固定下来,社会权势发展得不错,以致很多方面我也没赶上。这时再看大叔(四十岁不能再多了),年龄差也没那么大了,但又因为年龄差存在,权势的差距显得合理,不容易滋生嫉妒,而优点更加令人激赏,当然一切的前提是有趣。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不行,自己行了才能重新欣赏年轻人,一刚。
(六)
上周看了超级市场,最想听的那首没有,第二想听的碰巧又是全场唯一玩叉劈的一首。我站在第二排,看不到后面的人群里有谁(有土摩托 for sure, 疑似还有小老虎,老狼,等等),但我能数得清田鹏的鞋带,想必田鹏也能听到我的尖叫。他大概是我最喜欢的人里我最不了解的。当晚失眠到四点,第二天去了土老师的新书发布。小老虎作为他忠实的朋友坐在第一排听,结束了还亲自买书找土老师签字。提问环节我临时起意问了 drug 和意识的关系,问完后悔没有提前考虑好,没有深入下去。签售环节我说我昨天也去了超市现场,土老师就又提起开车听超市之妙……回头跟朋友说,土老师的文笔决定他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科普作者,仅限于优秀。我是冷静的粉丝,一刚。连着两天近距离见到我热爱的两位活体直男,dopamine low follows immediately after adrenaline high, 结束的那个晚上非常痛苦。
(七)
前两天晚上坐地铁回家,在某站换乘,感到反向扶梯上有能量扰动,一抬头,不是帅教练却是哪个。他一看到我立刻低头找手机,我刚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打招呼,电梯就这么错过了。掐指一算教练应该是下课回家,而我已经两个月没去过了。教练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年龄可能比我小。坐上地铁没一会儿,一抬头,对面是个低头看手机的大叔。我有冲动拿手机偷拍,大叔恍惚有些廖凡的气质,you know how I feel about him (or you don’t), 皮肤黑黑的,眉头皱皱的——或者说非常皱。我右边的人起身下车了,大叔两边已经没人了,我暗暗决定,等左边的女生一下车我就拍,然而她一直在。我只好看看大叔,再看看他身后车玻璃上的我自己,心想这不是挺合适的吗。为什么要写这些下来,我随便写写还不行吗,为什么要问自己,为什么还在问,还问。